印度國寶藝術家︰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印度諾貝爾獎得主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以其文學和音樂作品著稱,但這幅親密畫作亦證明他的繪畫技巧也十分出眾

頁頂圖片:

孟加拉藝術家、畫家及作曲家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約1917年(照片:IanDagnall Computing / Alamy Stock Photo);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1941),《無題(伴侶)》,約1930年代初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於60歲時已獲公認為印度的文壇巨擘,而他在這一年更決定踏足畫壇,作出全新嘗試。他仍然以詩歌和歌曲作品最為人熟悉,但當他獲選為印度九位國寶級畫家之一時,外界已肯定了他作為藝術家的重要地位,也意味著其作品極具文化價值,不得出口。

南亞現代及當代藝術專家Damian Vesey表示,正是這個原因令泰戈爾的作品鮮有現身拍賣會。

而泰戈爾約於1930年創作的佳作《無題(伴侶)》更是難得一見,這幅畫作尺寸達56.8 x 45.7公分,比他大部分作品更磅礴宏大。畫作將於9月舉行的南亞現代及當代印度藝術拍賣中推出,適逢泰戈爾的160歲誕辰。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右)與班智達·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後來成為印度總理),1940年攝。照片︰Photo 12 / Alamy Stock Photo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右)與班智達·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後來成為印度總理),1940年攝。照片︰Photo 12 / Alamy Stock Photo

泰戈爾生於加爾各答一個顯赫家庭,是一位率真敢言的反帝國主義者兼自由運動支持者,創作了大量詩歌、戲劇、文章、小說和短篇故事。此外。他亦創作了2,000多首稱為「泰戈爾歌謠」(Rabindra-sangeet)的歌曲,時至今天依然深受孟加拉同胞喜愛,受歡迎程度不亞於寶萊塢電影的歌曲。

泰戈爾將自己的《吉檀迦利》詩集譯成英文並於1912年在倫敦出版,享譽全球。他更於翌年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非歐洲得獎者。

這項榮譽令他成為文壇名人,並經常到訪歐洲和美國。他的飄逸長袍、一頭長長白髮和鬍鬚,非常符合西方人對印度智者的印象,因此他主持的講座也座無虛席。雅各布·愛潑斯坦(Jacob Epstein)曾於1926年為泰戈爾創作一尊出色的半身像,並表示︰「他(泰戈爾)身上不帶分文,舉止猶如聖人。」

不過,泰戈爾其實也需要籌集旅費,於是在1930年把自己的部分畫作帶到歐洲,於巴黎Galerie Pigall展出,作品亦吸引了藝評家和買家的注意。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1941),《無題(伴侶)》,約1930年代初作。複合媒材 紙本 裱於紙板。22⅜ x 18英寸(56.8 x 45.7公分)。估價︰120,000-180,000美元。此作將於2021年9月22日在佳士得紐約南亞現代及當代印度藝術拍賣中呈獻

Damian Vesey表示︰「1920年代至1930年代初,他的名聲極盛,相信他亦希望借助自己的名聲盡量向更多人宣揚他的理念。他認為自己的藝術作品能表達寫作無法言喻的訊息,而只要在蓬勃的巴黎藝壇舉行大型展覽,再到德國各地展出作品,將會帶來最佳的效果。」拉特瑙(Rathenau)家族的一位成員在德國買下《無題(伴侶)》,現在則將之委託上拍。

泰戈爾沒有接受過正規藝術訓練,許多畫作原本只是筆記簿上的塗鴉,他後來將之變成複雜的抽象形態,又或他認為「無緣無故錯過了存在機會」的雀鳥和動物。

這讓人覺得泰戈爾透過探索無意識和偶然的事物,自然而然地創作出畫作。類似《無題(伴侶)》的人像畫亦是憑空想像,而非參考真人。Damian Vesey形容他的畫風「樸素平實、不寫實亦不稚拙」。

1940年2月,聖雄甘地與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攝於印度聖迪尼克坦。照片:Dinodia Photos / Alamy Stock Photo

1940年2月,聖雄甘地與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攝於印度聖迪尼克坦。照片:Dinodia Photos / Alamy Stock Photo

Damian Vesey說:「在歐洲,他的畫作被視為出自大師和神秘主義者之手的藝術作品。我認為在當時,很難將藝術與藝術家分開看待。」他也認為難以斷言這些畫作屬於印度藝術抑或現代藝術。「我認為不能不將它們視為現代藝術,但同時,它們由來自印度的泰戈爾所作,作品絕對具有印度的『異國』風情,成為其獨特的標記。」

在印度,泰戈爾的作品同樣難以歸類。Damian Vesey指:「他的侄兒阿巴寧拉斯‧泰戈爾(Abanindranath Tagore)和加加寧德拉納特‧泰戈爾(Gaganendranath Tagore),以及難陀婆藪(Nandalal Bose)等畫家被視為孟加拉畫派的重要人物,而泰戈爾亦是當中的關鍵人物,但從美學角度而言,他的作品風格卻截然不同。」 

在《無題(伴侶)》中,女人的頭飾和男人的帽子提供了視覺線索,但縱觀泰戈爾作品的類型,他有別於其他藝術家,不會總是強調自己創作了典型的孟加拉畫派風格作品。

正在工作的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照片:Pictorial Press Ltd / Alamy Stock Photo

正在工作的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照片:Pictorial Press Ltd / Alamy Stock Photo

「我認為可以從『並非如此』的角度來看待他的藝術作品:它們並非繪畫西方或殖民題材。事實上,作品完全與二十世紀上半葉時英國仍然鼓吹的歐洲學院寫實主義相反,反而體現革命性和帶有民族主義味道的孟加拉元素。」

Damian Vesey表示泰戈爾在《無題(伴侶)》中描繪人物的方式與他的大部分人像作品不同,並解釋:「我在佳士得工作的10年間,從未見過如此親密動人的大型泰戈爾水彩畫,作品的溫柔感覺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並不常見。」

「當他沒有在繪畫幻想中的雀鳥時,往往便是繪畫身處畫面中央的單人畫像,有時是側面,但多數是正面,人物擁有傳統的長鼻和面具般的臉龐。因此,這幅描繪兩個側面人像的親密畫作非常罕有。」

「泰戈爾並非真正的敘事性畫家,但這幅作品有一種獨特氣質和微妙氣息,會令人不禁猜想到底畫中的兩人是否真有其人,抑或只是出自想像。而能令人提出這種疑問的泰戈爾作品並不多見。」

相關部門

相關拍品

相關拍賣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