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廉·透納,《自畫像》,約1799年(局部)。相片© Tate, London 2017
假髮工匠之子
威廉‧透納的父親威廉‧蓋爾‧透納(William Gay Turner)是倫敦柯芬園一名理髮師和假髮工匠,他很早便發現兒子的藝術天賦,更自豪地在理髮店裡展示兒子的畫作,讓光顧的紳士公子也能看到這些作品。隨著透納踏上成功之路,他開始進入上流社會,但他仍然以自己的出身為榮,從未嘗試掩飾自己的倫敦東區口音或曾經的身世背景。
為倫敦劇院繪畫舞台佈景
1789年,年僅14歲的透納被皇家藝術學院錄取,他的進步神速,先臨摹古代雕塑的模型,然後開始鑽研人體素描並臨摹古典大師畫作,為日後開創先河的作品奠下穩固的基礎。為了籌集學費,透納兼任建築繪圖員,亦為倫敦的劇院繪畫舞台佈景,並因此發展出超卓畫技和對風景畫的熱愛。
威廉‧透納 R.A. (1775-1851),《諾漢姆城堡日出》,鉛筆、水彩,阿拉伯樹膠、刮擦。20⅜ x 29¼吋(51.7 x 74.4公分)。2017年7月5日於佳士得倫敦售出,成交價581,000英鎊
夏季四處遊歷,冬季埋首創作
透納成年後大部分時間都堅持嚴謹的創作習慣。他每年夏季均會到英國鄉郊旅行,在戶外寫生和創作迷人的風景水彩畫,例如他在諾森伯蘭的諾漢姆城堡繪畫的作品(上圖),此作在2017年於佳士得以581,000英鎊的價格售出。冬季時,他會留在工作室,按照夏季繪畫的草圖創作油畫。這種創作模式讓他能忘卻倫敦和令他感到窒息的學院派傳統。
威廉‧透納 R.A. (1775-1851),《康沃爾朗賽斯頓》,鉛筆 水彩 阿拉伯膠 紙本。11 x 15½吋(27.9 x 39.4公分)。2020年1月28日於佳士得紐約售出,成交價471,000美元
富有的贊助人資助其四處遊歷
《海上漁夫》是透納於1796年首幅於皇家藝術學院展出的油畫,彰顯他的宏偉志向和精湛畫技。作品現已成為泰特美術館的永久館藏,以有力的筆觸描繪大自然的力量,更掀起一股夜間風景畫的熱潮。
多位富裕的贊助人紛紛委託透納作畫,包括英國威爾特郡的斯托海德莊園主人理查德‧科爾特‧霍爾(Richard Colt Hoare),以及威廉‧貝克福德(William Beckford),後者要求透納為他位於威爾特郡的哥德式大宅Fonthill繪畫風景畫,更買下透納的首幅歷史主題畫作《埃及的第五次瘟疫》。
不久後,一個商界財團為透納安排車輛和導遊,讓他前往巴黎到羅浮宮研究畫作,並在阿爾卑斯山寫生。當地群山環繞的景色對其藝術生涯產生深遠影響,令他不斷重遊舊地,也成為不少作品的靈感來源,包括《瑞士多姆萊施格河谷北望》(上圖)和《從布倫嫩眺望有一艘汽船的琉森湖》(下圖)。
.jpg)
威廉‧透納 R.A. (1775-1851),《從布倫嫩眺望有一艘汽船的琉森湖》。9¾ x 12⅛吋(24.8 x 30.8公分)。2018年1月30日於佳士得紐約售出,成交價1,092,500美元
佳士得紐約古典大師素描專家 Furio Rinaldi解釋道:「透納經常遊覽琉森湖,但直到1841至1844年,汽船的使用才讓他得以更深入認識這個地方,因為乘客不用三小時便可到達對岸。」
透納擅長自我推銷
1804年,年僅29歲的透納在倫敦哈利街開設畫廊,展出自己早期氣氛濃郁的大型風景畫,以及尺幅較小的英國田園風景畫。這種打破傳統的自我推銷手法深受著名藏家賞識,他們更邀請透納參觀他們的豪華宅邸。意大利雕塑家安東尼奧‧卡諾瓦(Antonio Canova)參觀過哈利街的畫廊後,將透納稱作一位天才。
後來,透納出版自己的作品集,深受新興的中產階級歡迎,強調大眾市場正在改變收藏和展覽的性質。其後,透納開始關注自己的藝術成果,嘗試買回自己的作品,並安排將個人收藏在倫敦新開幕的國家美術館展出。
威廉‧透納 R.A. (1775-1851),《朱代卡島,安康聖母聖殿和聖喬治馬焦雷教堂》,油彩、畫布。24 x 36吋 (61 x 91.5公分)。2006年4月6日於佳士得紐約售出,成交價35,856,000美元
飽受抨擊
資深學院派、潮流先驅,甚至攝政王都常常認為透納態度不甚友善、咄咄逼人,並因為他蔑視古典大師的傳統而貶低他的作品。當時透納在寫生冊上的筆記反映這些批評對他的打擊,但最終卻成為推動他探索全新藝術領域的動力。
他開始嘗試創作與眾不同的構圖,摒棄畫筆,改用調色刀或拇指刮擦和塗抹作品表面。《朱代卡島,安康聖母聖殿和聖喬治馬焦雷教堂》(上圖)便是幾乎完全以調色刀創作,該畫於2006年在佳士得以3,580萬美元售出,刷新藝術家世界拍賣紀錄。
威廉‧透納 R.A. (1775-1851),《藍色瑞吉山:琉森湖,日出》,1842年作。水彩、不透明顏料、墨水筆、啡色墨水、白色粉筆、刮擦。11¾ x 17¾吋(29.7 x 45公分)。2006年6月5日於佳士得倫敦售出,成交價5,832,000英鎊
喜愛獨處,個性冷漠
透納向來獨來獨往,並經常留在他於特威克納姆建造的小屋內,從十七世紀法國藝術家克勞德(Claude)的風景畫中汲取靈感,繪畫泰晤士河的風景。由於母親早逝,他與父親同住,父親除了照顧他的起居飲食和打理花園,也會為他準備油彩和其他材料。
透納曾寫道:「女人是令人生疑的愛」,並公開否認自己是情人莎拉‧丹比(Sarah Danby)兩個女兒的生父。他刻意在畫作中抹去人跡,亦印證其冷漠個性,例如1842年描繪琉森湖的《藍色瑞吉山》(上圖),該畫在2006年於佳士得以580萬英鎊成交。
為避免作品流出海外,英國在籌得495萬英鎊後,於2007年以國家名義購入《藍色瑞吉山》。該籌款活動在網上發起,邀請公眾每人贊助5英鎊購買畫作的其中一個圖元,最終籌得超過50萬英鎊。作品現藏於倫敦泰特美術館。
存在焦慮與《無畏號戰艦》
由1830年代起,透納的作品風格開始變得陰沉。他繪畫的威尼斯風景畫將當地刻劃成一處衰落的旅遊陷阱,又曾畫下處於烈火之中的國會大廈,重現他在泰晤士河乘船時所見的景象。
透納於1839年完成最著名的作品《無畏號戰艦》,這艘巨型戰艦曾在特拉法加海戰中扮演重要角色,此作刻劃戰艦正被拖往最後的安息地——倫敦羅瑟希德碼頭的廢料場。
此畫來自透納創作生涯的巔峰時期,凸顯其對嶄新工業時代來臨的焦慮。這艘原本氣勢懾人的戰艦輝煌不再,象徵人類面對現代世界時的不確定性,這個主題也預示了二十世紀的存在主義藝術運動。2005年,在英國廣播公司電台第四台的投票中,此畫獲民眾選為最受國人喜愛的作品,現時藏於國家美術館。

2012年的007電影《新鐵金剛:智破天凶城》中的一幕選擇在該幅畫作前拍攝,或許是為了表達占士邦當下的處境,但亦同時看得出此作在英國人心中的地位。

2020年2月20日,英格蘭銀行發行新版20英鎊紙幣,正是以《被拖去解體的戰艦無畏號》為背景配以透納的自畫像作設計。這是英國貨幣上首次出現藝術家肖像。
衣衫襤褸、偽裝與死亡
透納於1845年獲選為皇家藝術學院的署任院長,但由於身體欠佳,一年後不得不退休。此後,他越來越少在公眾場合露面,在倫敦時更經常偽裝並用假名。他衣衫襤褸的外表和愈發偏執的心態在後期的作品中清晰可見,例如《從西北面眺望的西斯特龍和低掛的太陽》,畫中的粗糙筆觸和柔和色調亦啟發了幾十年後的法國印象派畫家。
為尋找清新的海邊空氣和慰藉,透納開始定期前往根德郡的海邊小鎮馬蓋特,並與寡婦蘇菲亞‧博夫(Sophia Booth)作伴,蘇菲亞後來更成為他的情人。他在當地成最後一批作品,繪畫漁夫、水手和遊客,當中包括下圖的《馬蓋特岸邊的人》。
威廉‧透納 R.A.(倫敦,1775 - 1851),《馬蓋特岸邊的人》。5¼ x 7¼吋(13.6 x 18.4公分)。2018年1月30日於佳士得紐約售出,成交價137,500美元
透納於1851年起臥病在床,其後於同年12月19日離世。據說他彌留時剛好沐浴在一縷陽光下,這對一位熱愛捕捉自然光線的繪畫大師而言可謂最好的安排。他的遺體被送到聖保羅大教堂,並按照其遺願安葬於「藝術中的兄弟」雷諾茲爵士(Sir Joshua Reynolds)和托馬斯.勞倫斯爵士(Sir Thomas Lawrence)旁邊。
1862年,大教堂利用透納在遺囑中撥出的1,000英鎊,為他豎立了一尊雕像,將他刻劃成一位充滿男子氣慨和自信的藝術英雄,與其禿頭、無牙和臉頰凹陷的遺容面模相去甚遠。
身後榮耀、展館及獎項
維多利亞時代的著名藝評家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曾經形容,透納是最能「以激動人心而真誠平實手法描繪大自然情緒」的藝術家。英國國家美術館(現泰特美術館)於1910年將透納留給國家的遺作收藏於館內一翼,這批珍藏後來於1987年移送到同一棟建築內的克羅爾館。
1984年,以透納名字命名的透納獎成立,2011年,透納當代畫廊在馬蓋特開幕,紀念他與這座海濱小鎮間的密切聯繫。2016年,英格蘭銀行將透納選為新版20英鎊鈔票上的肖像,以表揚他對英國藝術的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