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衛·霍克尼(1937年生)《藝術家肖像(泳池與兩個人像)》,1972年作,壓克力 畫布,213.5 x 305公分,估價待詢。此拍品於2018年11月15日在佳士得紐約「戰後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中呈獻。 © David Hockney
作於1972年的《藝術家肖像(泳池與兩個人像)》是大衛·霍克尼最具標誌性的作品之一,當中蘊含兩段創作故事。其一發生在1971年,當時他在工作室的地板上偶然並置了兩張照片,並從中獲得啓發。霍克尼憶述:「其中一張是一個人在水中游泳,因此影像顯得有些扭曲……另一張則是一個男孩正凝視著地面。」「以不同風格繪畫兩個人物的念頭令我著迷,於是我立刻動筆。」
據傑克·哈贊(Jack Hazan)的電影《A Bigger Splash》裡的描述,在經過多月的創作和重作後,原本的作品最終卻被霍克尼銷毀。直到1972年4月,他决定在紐約André Emmerich畫廊舉辦展覽之前,再度呈現這個概念,而當時距離展覽揭幕只有僅僅四週。

《藝術家肖像(泳池與兩個人像)》的預備照片,Le Nid-du-Duc,1972年 © David Hockney
霍克尼前往位於聖特羅佩(Saint-Tropez)外的一座別墅,在具有田園牧詩般悠閒氛圍的的泳池環境中,他邀請助手和朋友為主角,在原本構思的基礎上使用賓得(Pentax)相機拍攝了數以百計的照片。
返回倫敦的工作室後,霍克尼開始著手在牆上整理這些攝於池畔的照片,連同他的前任情人彼得·施萊辛格(Peter Schlesinger)在倫敦肯辛頓花園(Kensington Gardens)裡、穿著同一粉紅色外套的一系列照片。他從照片組合中汲取靈感,連續兩個星期每天工作18小時,最終在托運公司要將畫作運往紐約的前一晚完成了畫作。談起這兩個星期,他說:「我必須承認,我十分享受創作此畫的過程。充斥著強烈情感的工作;整個過程十分美妙,令人興奮。」

霍克尼在倫敦肯辛頓花園為其伴侶彼得·施萊辛格拍照,並由此創作了作品裡站在泳池邊、身穿粉紅色外套的人像。《危情後樂園》電影劇照,1974年。攝影:Jack Hazan / Buzzy Enterprises Ltd
霍克尼標誌性的泳池主題,其實得來純屬偶然。他在2009年曾表示:「我去洛杉磯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因為看了一張由朱利烏斯·舒爾曼(Julius Shulman)拍攝『專題大宅#21』(Case Study House #21)的照片,其二是AMG出版的《體格畫報》(Physique Pictorial)。」他所指的大宅位於荷里活山(Hollywood Hills) ,優美的玻璃和鋼筋建築,充分體現世紀中期現代主義的風格;而《體格畫報》則是以同性戀照片聞名的男士健美雜誌。
洛杉磯的所見所聞令霍克尼感到驚訝。「當我向下凝視著游泳池滿眼的藍色時,我意識到,在英國是奢侈設備的游泳池,在這裡卻再平凡不過。」不知不覺地,他就這樣發現了自己最重要的創作主題,而洛杉磯的各個游泳池亦在1960至1970年代,成為他多幅主要作品的背景。

大衛·霍克尼(1937年生)《藝術家肖像(泳池與兩個人像)》,1972年作,壓克力 畫布,213.5 x 305 cm.,估價待詢。此拍品將於2018年11月15日在佳士得紐約「戰後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中呈獻。 © David Hockney
來自英國約克郡的霍克尼當時大概25歲,這些建於洛杉磯大宅後院的私人泳池,為他帶來自由探索男體的空間——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畫作創作中。然而,霍克尼最初也曾因繪畫泳池而感到困擾。
霍克尼說:「這是個有趣而嚴肅的問題;一個關於如何表現水、形容水的有趣嚴肅問題——因為水可以是任何東西。水可以是任何顏色,並無特定的視覺描述。」他一步步解釋。「(泳池畫作)是關於水的表面,非常薄的一層、波光粼粼的二維表面。」

霍克尼連續兩週每天工作18小時,最終在畫作付運紐約的前一晚完成了作品。《A Bigger Splash》電影劇照,1974年(本拍品尚未完成的影像)。Jack Hazan / Buzzy Enterprises Ltd. Artwork: © David Hockney
在霍克尼最早以加州為創作主題的1964年作品中,他用藍色和灰色墨水描繪水面,後來則改用更具特色的藍色平面,並加入相互纏結的線條。同樣繪於1966年的《彼得離開尼克的泳池》(Peter Getting Out of Nick’s Pool)和《日光浴者》(Sunbather),運用白、黃、粉紅和紫色的波浪線條,以波普藝術風格呈現水流; 他的1967年作品《A Bigger Splash》則以藍色平面映襯出白色噴漆,表現出一幕潛水員剛剛下水的情景。
霍克尼甚至在他位於洛杉磯的私人泳池的地板上,畫上了同樣的波紋圖案。
霍克尼也嘗試過用不同的媒材描繪池水,包括壓克力、水彩、蠟筆和石版畫等,他後來亦使用了染色濕紙漿的壓紙技術。1970及1980年代,霍克尼甚至在他位於洛杉磯的私人泳池的地板上,畫上了同樣的粉色和藍色撇號形狀波紋圖案。與此同時,他在荷里活羅斯福酒店(Roosevelt Hotel)的泳池也進行了類似的創作,讓著重時尚的洛杉磯居民有機會化身為霍克尼泳池畫作中的主角。
《藝術家肖像(泳池與兩個人像)》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圖像,堪稱霍克尼的巔峰之作。作品不僅是哈贊電影的主題,也出現在眾多回顧展中,在2017年更成為倫敦泰特不列顛美術館(Tate Britain) 「大衛·霍克尼」回顧展的圖錄封面;此展覽在倫敦舉行前,已先後於巴黎的龐比度藝術文化中心(Centre Pompidou)和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uem of Art)作巡迴展出。倫敦的回顧展吸引了近50萬人次入場,成為泰特不列顛美術館有史以來參觀人次最多的展覽。
佳士得戰後及當代藝術部門聯合主席Alex Rotter表示:「佳士得很榮幸能呈獻現代藝術傑作《藝術家肖像(泳池與兩個人像)》。大衛·霍克尼的藝術才華在這幅巨作中表露無遺,作品體現了完美池畔風景的精髓,以及極其複雜的人際關係。這幅畫鞏固了霍克尼成為名留青史的藝術家之地位,更有望於今年11月在佳士得紐約刷新在世藝術家作品的拍賣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