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本季佳士得難抑激動之情,呈獻一幅劉抗(1911-2004)所作之典範佳構——《衿腰帶》,該作亦為藝術家迄今嶄露拍賣市場的最大尺幅作品。這件館藏級繪畫凝聚著藝術家綿延數十載,臻於巔峰的繪畫實踐、風格探索與突破;當中對細節處理、畫面呈現與創作手法著力甚深,可堪為一幅寓意深遠的完備傑作。加之其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屢次在重要博物館展覽中展出並廣泛出版,乃至被印在新加坡限量版大眾捷運卡(MRT)上。該作創作於1997年,完成時劉抗已年逾八十六歲;據傳彼時他的視力已見衰退,卻仍能創作出其最為經典的作品之一。
劉抗非凡的一生頗具傳奇:誕生於中國最後一個皇朝的末年,他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僥倖生還;輾轉六次移民;後在新加坡開創現代藝術,執教三十八載;1949年參與創辦新加坡藝術協會;1978年被委任為視覺藝術顧問委員會主席;三次榮膺獎章以表彰其對社會做出的傑出貢獻;並於2003年將其一生大部分作品(1,000多幅繪畫及素描)捐贈給新加坡藝術博物館。
劉抗仿佛將整個生命化為一首藝術探索與創作的殷切禮贊。誠如他的導師、著名畫家及美術教育家劉海粟在為其撰寫的獻辭中曾言及:“劉抗的作品有一種獨特的清新感,純淨、明亮而又圓潤、醇熟。他對線條與色彩的遣馭無疑展現出藝術家精湛的控制力。他的繪畫汲取了現實生活的生機,卻又超越了生活本身。”劉抗自幼諳習傳統文化,多年來一直試圖將其對現代西方藝術的理解融入到作品之中。而這種借鑒與融合,加之他對後印象派(如塞尚、高更、梵古)與野獸派(馬蒂斯)的鍾情,以及隨後對其創作產生重大影響的巴厘島之旅(1952年),三者相互碰撞、激發,為其開闢出一條豐厚充盈的創作之路。他為彼時藝壇呈現的意象與風格具有重要意義,並為我們現在所知的“南洋”(東南亞)風格奠立了基礎。
深入欣賞《衿腰帶》的過程中,觀者亦可察覺巴厘島對劉抗的影響與其對繪畫的熱愛。在新加坡藝術博物館於2002年出版的《寫藝人生:劉抗》一書中,將“繪畫”之於藝術家的意義做出了經典闡釋,並概述了籌備研究、素描底稿與其創作的密切聯繫。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劉抗與同儕鐘泗濱、陳文希、陳宗瑞一起赴巴厘島采風(在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於2011年出版的《劉抗:繽紛多彩的現代主義藝術家》中有長篇詳細描述),即是受到查理·卓別林的一句話的觸動:“沒有去過巴厘島的人不能說他去過東南亞”。劉抗敏銳地吸收了當地豐富的文化、藝術與建築特點,在隨後的創作中,巴厘島女性亦成為其描繪最多的題材。
此作生動描繪了一個簡單但充滿活力的“日常生活”場景:三位巴厘島女性身著傳統蠟染印花服飾,呈側、立、臥不同姿態,並佩戴三種不同髮飾。另有兩幅分別於1970年和1987年創作的紙上鋼筆底稿,一幅於1952年創作的紙上炭筆底稿,和一幅於1997年創作的水彩畫被一併收藏,強調並印證了藝術家為創作這一傑作而進行的廣泛研究。《衿腰帶》完美展現出美麗的巴厘島女性令人傾倒的迷人魅力。劉抗透過其充滿活力的構圖、活潑鮮豔的色彩、和對典型巴厘島民俗風格的點睛與裝飾性圖案的細節描繪,如珍奇的老虎吊墜項鍊與花樣紋案織物,捕捉到了優雅的精髓。而這種含蓄的“華靡張揚”正是對劉抗藝術天才的完美映射。
劉抗非凡的一生頗具傳奇:誕生於中國最後一個皇朝的末年,他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僥倖生還;輾轉六次移民;後在新加坡開創現代藝術,執教三十八載;1949年參與創辦新加坡藝術協會;1978年被委任為視覺藝術顧問委員會主席;三次榮膺獎章以表彰其對社會做出的傑出貢獻;並於2003年將其一生大部分作品(1,000多幅繪畫及素描)捐贈給新加坡藝術博物館。
劉抗仿佛將整個生命化為一首藝術探索與創作的殷切禮贊。誠如他的導師、著名畫家及美術教育家劉海粟在為其撰寫的獻辭中曾言及:“劉抗的作品有一種獨特的清新感,純淨、明亮而又圓潤、醇熟。他對線條與色彩的遣馭無疑展現出藝術家精湛的控制力。他的繪畫汲取了現實生活的生機,卻又超越了生活本身。”劉抗自幼諳習傳統文化,多年來一直試圖將其對現代西方藝術的理解融入到作品之中。而這種借鑒與融合,加之他對後印象派(如塞尚、高更、梵古)與野獸派(馬蒂斯)的鍾情,以及隨後對其創作產生重大影響的巴厘島之旅(1952年),三者相互碰撞、激發,為其開闢出一條豐厚充盈的創作之路。他為彼時藝壇呈現的意象與風格具有重要意義,並為我們現在所知的“南洋”(東南亞)風格奠立了基礎。
深入欣賞《衿腰帶》的過程中,觀者亦可察覺巴厘島對劉抗的影響與其對繪畫的熱愛。在新加坡藝術博物館於2002年出版的《寫藝人生:劉抗》一書中,將“繪畫”之於藝術家的意義做出了經典闡釋,並概述了籌備研究、素描底稿與其創作的密切聯繫。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劉抗與同儕鐘泗濱、陳文希、陳宗瑞一起赴巴厘島采風(在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於2011年出版的《劉抗:繽紛多彩的現代主義藝術家》中有長篇詳細描述),即是受到查理·卓別林的一句話的觸動:“沒有去過巴厘島的人不能說他去過東南亞”。劉抗敏銳地吸收了當地豐富的文化、藝術與建築特點,在隨後的創作中,巴厘島女性亦成為其描繪最多的題材。
此作生動描繪了一個簡單但充滿活力的“日常生活”場景:三位巴厘島女性身著傳統蠟染印花服飾,呈側、立、臥不同姿態,並佩戴三種不同髮飾。另有兩幅分別於1970年和1987年創作的紙上鋼筆底稿,一幅於1952年創作的紙上炭筆底稿,和一幅於1997年創作的水彩畫被一併收藏,強調並印證了藝術家為創作這一傑作而進行的廣泛研究。《衿腰帶》完美展現出美麗的巴厘島女性令人傾倒的迷人魅力。劉抗透過其充滿活力的構圖、活潑鮮豔的色彩、和對典型巴厘島民俗風格的點睛與裝飾性圖案的細節描繪,如珍奇的老虎吊墜項鍊與花樣紋案織物,捕捉到了優雅的精髓。而這種含蓄的“華靡張揚”正是對劉抗藝術天才的完美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