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衡家族重要中國書畫收藏 (編號1049-1069)
溥儒

《唐五律佳句類選》書畫合璧冊

成交價 港元 21,725,000
估價
港元 3,000,000 – 港元 5,000,000
估價不包括買家酬金。成交總額為下鎚價加以買家酬金及扣除可適用之費用。
Scroll to top
溥儒

《唐五律佳句類選》書畫合璧冊

成交價 港元 21,725,000
拍品終止拍賣: 2020年7月8日
成交價 港元 21,725,000
拍品終止拍賣: 2020年7月8日
細節
溥儒
《唐五律佳句類選》書畫合璧冊
設色紙本 線裝一冊六十六頁 一九五二年作
每頁30.5 x 17.6 cm. (12 x 6 7/8 in.)
題識:
自序:《書》曰:詩言志,歌永言。夫人喜怒哀樂之蘊於中者,必言辭以發之,文章以濟之,於是乎有賡載之歌,風雅之篇,可以觀德,可以觀政。風雅之變,起於東周,屈宋《離騷》,逮及兩漢,雖制作不同,體風屢變,其取於比興之義一也。惟聖人為能窮理以盡性,觀萬物之時而履乎中,故泰然而恒樂。其不至聖人者,志違於所遇,道屯於所行,覽萬物之變,以發其鬱陶悱惻,故戚然而恒憂。聖者之樂生於性,愚者之憂生於情。性可以克己而歸於仁,情則徇物求欲,放恣而無不之焉。至於寄託言志,比象賦事,體物之微,抽思之密,至唐而已備矣。間嘗竊選唐五律佳句,從類比次,使後之學者有所津逯焉。壬辰(1952年)夏六月,西山逸士溥儒書。
鈐印:舊王孫、溥儒、天籟、飛鴻、羲皇上人
唐詩節選(文不錄)。
鈐印:心畬書畫(四十五次)
王新衡鑑藏印:王氏不爭齋收藏記(二次)
更多詳情
王新衡家族重要中國書畫收藏
王新衡(1908-1987),浙江省慈谿縣人,字子常,號新衡,早年入讀上海大學。1926年赴蘇聯留學,與蔣經國同窗。學成回國後於1932年加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後成為蔣介石貼身幕僚。抗戰爆發後,轉調香港,擔任軍統局香港區長,勝利後返回滬上,當選第一屆立法委員,1949年再度赴港,後轉赴台灣。在台灣擔任立法院外交委員會委員。後棄政從商,擔任亞洲水泥董事長、遠東紡織常務董事等職務。
王氏在青年時期便喜好藝術,閒暇之餘更臨池染翰,丹青自娛。其後以國民政府要員的身份,接觸到諸多藝術名家,於是收藏日豐。渡台之後,台灣的藝術文化空前繁榮,交流也變得相對便利,王新衡得以認識更多畫家,尤以他與張大千的交情廣為人知。
1951年秋,張大千短暫旅台舉辦畫展,王新衡參觀後大為欣賞張大千的藝術才華,選購多幅作品收藏。王新衡屬猴,而張大千亦自稱“黑猿轉世”,兩人均愛好藝術,志趣相投可謂一見如故。在張大千旅居海外期間,王新衡不僅曾協助張大千辦展,亦對大千的病情極為關懷,時常去信問疾。七十年代末期開始,幾位投緣的老朋友:張群、張學良、王新衡與張大千,因為愛好藝術及美食,相約每月偕同夫人聚餐一次,四人輪流作東,享用美食的同時,話舊天南地北、擺擺龍門陣。這就是廣為藝壇傳頌的三張一王“轉轉會”,為藝林一段佳話。
張大千與王新衡友情綿延數十載,致贈作品也相當豐富。本次呈現王新衡家族收藏張大千作品最早創作於五十年代。及至七、八十年代,作品以祝壽或節日祝賀為主,多上款夫婦二人,可見友誼擴展到家庭層面。更難能可貴的是,這批張大千作品基本均收錄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的《張大千書畫集》中,可見作品份量之重。以祝壽賀年為主的作品,多取松竹梅或蟠桃獻壽等吉祥題材,及至1981年壽幼蘭生辰時,大千以王氏夫婦寧波故鄉東湖風景入畫,創作大幅潑彩作品《東湖瑞翠》(編號1055),不僅可以看出大千為王夫人別出心裁的賀壽之意,更見證了張大千晚年少見的青綠潑彩山水作品,成為兩家交好的標誌性作品。
本次呈現王新衡家族收藏以張大千作品為重點,如若按照創作時間,亦可以1949作分水嶺。黃君璧早年山水、郭沫若書法等作品相信是國共合作抗戰時期直接於重慶得自畫家;1949年後所接觸赴台畫家,包括溥儒、臺靜農、江兆申、歐豪年、何懷碩等名家,均有作品致贈。這其中又以溥儒《唐五律佳句類選》詩畫合璧冊(編號1058)最為矚目,全冊選唐人五律詩句,凡一百二十二首,繪畫三十二幀,洋洋大觀,同類罕見。王氏收藏以人際交往為主線,並不執著於某家某派,由古至近不同名家作品亦將於佳士得“賞心樂藝”網上拍賣中呈現。1987年,王氏故去,公子王一方先生將部分藏品捐贈臺北故宮。一代風雲人物,最終以藝術收藏遺饗世人,可謂圓滿,堪為美談。

拍品專文

相關文章

更多來自 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