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謝爾蓋.波利雅科夫創作於1952 年的《抽象構成》,是在鮮橙色背景之上精心建構的色彩方塊之平衡。三個相互緊扣的大型色塊為一道細長的紅色包圍,其色調受波利雅科夫於意大利欣賞過的文藝復興濕壁畫所影響,而為了達致這種飽和的色彩,波利雅科夫經常要親自調製自己的顏料。他是一個「獨一無二的色彩主義者」(G.卻理杜,〈波利雅科夫與俄國關係〉,《超敏感》,2014 年3 月29 日)。他的畫藝表現了他畢生對完美色調諧和的追求,藝術家本人稱之為「絕對的靜默」。「空間,」他表示,「而不是藝術家,必須營造形象。它們必須有雕塑的部份,亦要有建築的部份。幾何形象必須轉變成有機的形象,而這只能靠空間的內在壓力營造出來。是空間營造形象,而不是形象營造空間。」( 謝爾蓋.波利雅科夫,引自《謝爾蓋.波利雅科夫回顧展:1938-1963》,展覽圖錄,倫敦白教堂美術館,1963 年,第15 頁)
波利雅科夫在1900 年生於莫斯科,但在俄國革命前夕出逃到西方。他移居巴黎,並為克萊門特.格林伯格戲稱為一個「法國藝術家」。他當時異軍突出,被視為康丁斯基詩意抽象的繼承人。波利雅科夫在法國享負盛名,啟導了一眾後來創立法國新現實主義的年輕藝術家。雖然他的作品深受康丁斯基及馬列維奇所影響,波利雅科夫的繪畫同時深深植根於東正教傳統,這影響可從呼應了宗教意象的十字幾何構圖得見。波利雅科夫的創作表現了遊子思鄉,在畫布上呈現的東西方融合,以及同時表現俄國傳統與現代巴黎動感的平面表現。《抽象構成》一作有着完美的平衡,每一個形象都由整個構圖的穩重所支撐,達致令人驚嘆的色調完美統一。
波利雅科夫在1900 年生於莫斯科,但在俄國革命前夕出逃到西方。他移居巴黎,並為克萊門特.格林伯格戲稱為一個「法國藝術家」。他當時異軍突出,被視為康丁斯基詩意抽象的繼承人。波利雅科夫在法國享負盛名,啟導了一眾後來創立法國新現實主義的年輕藝術家。雖然他的作品深受康丁斯基及馬列維奇所影響,波利雅科夫的繪畫同時深深植根於東正教傳統,這影響可從呼應了宗教意象的十字幾何構圖得見。波利雅科夫的創作表現了遊子思鄉,在畫布上呈現的東西方融合,以及同時表現俄國傳統與現代巴黎動感的平面表現。《抽象構成》一作有着完美的平衡,每一個形象都由整個構圖的穩重所支撐,達致令人驚嘆的色調完美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