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本拍品印文見於: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西晉陸機《平復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明崇禎十六年王鐸《行楷萬維詩》卷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明崇禎七年《顧繡宋元名跡冊》
上海博物館編《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下冊,文物出版社,1987年,頁1258
故宮博物院編《經綸無盡——故宮藏織繡書畫》,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頁154
「載治之印」及「秘晉齋印」為清乾隆帝第十一子永瑆的曾孫載治(1839-1880)的自用印。此兩印曾鈐記在被奉為「中華第一帖」的西晉《平復帖》上,其為西晉大文人陸機手書真跡,是中國已見最古老的紙本法書,又是漢隸到草書間過渡階段的佳作,及章草的最初形態。《平復帖》歷經唐殷浩、宋王貽永、李瑋、宋徽宗、明韓世能、張醜等歷代帝皇文士所遞藏。入清以後,輾轉先後落入清初兩大鑑藏家梁清標及安岐手中。安岐去世後,再經傅恒之手轉入清內府,為乾隆皇帝母親孝聖憲皇太后所藏,原陳設於壽康宮。乾隆四十二年(1777 年)孝聖憲皇太后崩,《平復帖》作為「遺賜」,被賞予乾隆皇十一子永瑆。《平復帖》到了成親王府,永瑆給自己取了一個室名「詒晉齋」,之後傳給了曾孫載治,並鈐有「載治之印」及「秘晉齋印」兩方收藏印章。載治是奕紀的兒子,過繼給了奕瑋;奕紀是綿懿的第三子:綿懿是永瑆的第二子,而過繼給永璋( 永瑆的三哥)。從上列世裔,可知《平復帖》從永瑆傳給他的曾孫——載治的經過。載治卒於光緒六年(1880 年),那時他的兩個兒子溥倫和溥侗才只有幾歲。光緒帝派奕訢(道光帝第六子)代管治王府的事務。奕訢知道《平復帖》是一件重寶,托言溥倫等年幼,為慎重起見攜至恭王府代為保管,從此將之據為己有。卷中「皇六子和碩恭親王圖章」,就是他的印記。宣統二年(1910 年)奕之孫溥偉在帖上自題一跋,稱「謹以錫晉名齋」,並將永瑆的《治晉齋記》及七律、七絕各一首抄錄在後面。1911 年,清室被推翻,溥偉逃往青島圖謀復辟,《平復帖》留給了他在北京的兩個弟弟—溥儒、溥德。1937 年,溥儒等因為母治喪,極需款項,將《平復帖》以四萬元售與民國收藏大家張伯駒。解放後張氏捐贈予故宮博物院,寶帖重入紫禁城宮中。
此二印源自帝皇之家,並鈐用於國寶重帖《平復帖》上,其重要性和稀缺性不言而喻。二印之材質及雕工亦可謂精美絕倫。高山凍瑞獸鈕印於邊欄回紋處暗刻尚均款;尚均,本名周彬,福建漳浦人,尤善於印鈕雕刻,相傳曾為康熙朝宮廷御工,供奉內廷。另一印為平頂浮雕博古紋夔龍鈕,雕工同樣精細, 足見二印印主身份之尊貴。
「載治之印」及「秘晉齋印」二印亦見於其他重要書畫上,包括故宮博物院藏王鐸《行楷萬維詩》(文物號:新00086443)及明崇禎七年韓希孟繡《顧繡宋元名跡冊》,印證載治喜用此二印鈐於其心愛的書畫珍藏上,極具歷史及收藏價值。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西晉陸機《平復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明崇禎十六年王鐸《行楷萬維詩》卷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明崇禎七年《顧繡宋元名跡冊》
上海博物館編《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下冊,文物出版社,1987年,頁1258
故宮博物院編《經綸無盡——故宮藏織繡書畫》,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頁154
「載治之印」及「秘晉齋印」為清乾隆帝第十一子永瑆的曾孫載治(1839-1880)的自用印。此兩印曾鈐記在被奉為「中華第一帖」的西晉《平復帖》上,其為西晉大文人陸機手書真跡,是中國已見最古老的紙本法書,又是漢隸到草書間過渡階段的佳作,及章草的最初形態。《平復帖》歷經唐殷浩、宋王貽永、李瑋、宋徽宗、明韓世能、張醜等歷代帝皇文士所遞藏。入清以後,輾轉先後落入清初兩大鑑藏家梁清標及安岐手中。安岐去世後,再經傅恒之手轉入清內府,為乾隆皇帝母親孝聖憲皇太后所藏,原陳設於壽康宮。乾隆四十二年(1777 年)孝聖憲皇太后崩,《平復帖》作為「遺賜」,被賞予乾隆皇十一子永瑆。《平復帖》到了成親王府,永瑆給自己取了一個室名「詒晉齋」,之後傳給了曾孫載治,並鈐有「載治之印」及「秘晉齋印」兩方收藏印章。載治是奕紀的兒子,過繼給了奕瑋;奕紀是綿懿的第三子:綿懿是永瑆的第二子,而過繼給永璋( 永瑆的三哥)。從上列世裔,可知《平復帖》從永瑆傳給他的曾孫——載治的經過。載治卒於光緒六年(1880 年),那時他的兩個兒子溥倫和溥侗才只有幾歲。光緒帝派奕訢(道光帝第六子)代管治王府的事務。奕訢知道《平復帖》是一件重寶,托言溥倫等年幼,為慎重起見攜至恭王府代為保管,從此將之據為己有。卷中「皇六子和碩恭親王圖章」,就是他的印記。宣統二年(1910 年)奕之孫溥偉在帖上自題一跋,稱「謹以錫晉名齋」,並將永瑆的《治晉齋記》及七律、七絕各一首抄錄在後面。1911 年,清室被推翻,溥偉逃往青島圖謀復辟,《平復帖》留給了他在北京的兩個弟弟—溥儒、溥德。1937 年,溥儒等因為母治喪,極需款項,將《平復帖》以四萬元售與民國收藏大家張伯駒。解放後張氏捐贈予故宮博物院,寶帖重入紫禁城宮中。
此二印源自帝皇之家,並鈐用於國寶重帖《平復帖》上,其重要性和稀缺性不言而喻。二印之材質及雕工亦可謂精美絕倫。高山凍瑞獸鈕印於邊欄回紋處暗刻尚均款;尚均,本名周彬,福建漳浦人,尤善於印鈕雕刻,相傳曾為康熙朝宮廷御工,供奉內廷。另一印為平頂浮雕博古紋夔龍鈕,雕工同樣精細, 足見二印印主身份之尊貴。
「載治之印」及「秘晉齋印」二印亦見於其他重要書畫上,包括故宮博物院藏王鐸《行楷萬維詩》(文物號:新00086443)及明崇禎七年韓希孟繡《顧繡宋元名跡冊》,印證載治喜用此二印鈐於其心愛的書畫珍藏上,極具歷史及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