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臨時家庭》系列是陳彧君試圖通過繪畫表現個體與環境變化所帶來的衝突。中國經歷了1978年改革開放、加入WTO,全球化使原先的文化受到影響,也包括藝術家的家鄉福建。陳彧君曾在文章中提及「籠統地說,它是一種鄉愁,但對於我們的創作理念而言,它不僅僅是對現代性的一般性的反思,也是在通過我們的作品描述東南沿海僑鄉文化的特殊性。」
《臨時家庭NO. 121209》(Lot 120) 生動地展現了一個室內環境,傢俱與豎條紋牆壁紙組成了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南洋」風格的私人空間。在東南沿海出於早年「下南洋」的文化背景,當地居民受東南亞文化影響很大,也使得藝術家在作品的構建中關注建築或空間。馬賽克、方形、梯形、長方形被大量使用在畫面中,唯有牆面上掛著的橢圓形小畫跳脫出空間的給予的壓力,跳脫出規整的佈局,展現出草率、隨意的臨時狀態。如此構成的家,不僅讓我們作出個體對其身份的思考,到底曾經游走海外長年生活的地方是家,還是物是人非的故土是家呢?
《臨時家庭NO. 121209》(Lot 120) 生動地展現了一個室內環境,傢俱與豎條紋牆壁紙組成了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南洋」風格的私人空間。在東南沿海出於早年「下南洋」的文化背景,當地居民受東南亞文化影響很大,也使得藝術家在作品的構建中關注建築或空間。馬賽克、方形、梯形、長方形被大量使用在畫面中,唯有牆面上掛著的橢圓形小畫跳脫出空間的給予的壓力,跳脫出規整的佈局,展現出草率、隨意的臨時狀態。如此構成的家,不僅讓我們作出個體對其身份的思考,到底曾經游走海外長年生活的地方是家,還是物是人非的故土是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