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謝景蘭
雨後
油彩 畫布
1968年作
簽名:Lalan
來源
來源 丹麥 Gallerie Moderne 丹麥 私人收藏

拍品專文

在華人油畫不被重視的過去,男性藝術家要走上西方藝術主流毫不容易,女性藝術家所付出的努力更不為人知。現代華人女性藝術家謝景蘭的個人修為絕對不容忽視,而她對於油畫以及抽象藝術的領悟,更自有獨到之處。如果說趙無極繪畫的註腳是「空間」、朱德群的註腳是「光」,那麼謝景蘭的作品註腳,則必然是「舞蹈」和「音樂」。 謝景蘭生於貴州一個書香世家,父親精善於中西音樂,是笛子的大收藏家,自小已培養出深厚的音樂底蘊。1930年代,她在杭州藝專和上海音樂專科學校主修音樂和歌唱,在抗戰之後,她與第一任丈夫趙無極同赴法國,在巴黎高等音樂學院和美國中心學習作曲、舞蹈和當時前衛的電子音樂。 謝氏的抽象畫創作始於1957年,早期創作中帶有強烈的自發衝動的痕跡,對中國書法元素的借鑑非常明顯。同時,謝氏受到當時西方思潮影響,將繪畫、舞蹈和音樂三者綜合展示。1960年代,謝景蘭為巴黎現代芭蕾舞團等的公演作曲。這些經驗啟發和影響了她的繪畫創作。1968年創作之油畫作品《雨後》(Lot 3374) 深刻呈現音樂的韻律節奏、舞蹈優雅的姿態如何融合在謝氏的繪畫,是六零年代早期濃重的風格的代表作。《雨後》中央偏左部分之不規側繾綣交錯的褐色、黑色線條儼如芭蕾舞者在空中揮動的絲帶,又如中國書法中充滿個性,蘊含修養的「筆墨」。那充滿墨意的線條上下彈跳如聲樂圖譜,靭度十足,散發出澎湃的音樂感和舞蹈動感。背景以油彩再現墨洗層層疊疊的豐富效果,畫面的層次鋪墊尤其用心,左方白色、灰色交錯的放光處仿佛逐漸向右推延,恰似大雨過後,天空烏雲漸散,回復明朗。 謝景蘭具備中國文化的抒情抽象藝術在當時歐、美的無形式藝術(Art Informal)風潮下成功確立了一席位。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