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以宏觀角度來回顧中國70至90年代經歷的20年歷史,我們可以大體地概括為:70年代末政治意識初步解禁;80年代文化開放;90年代經濟和市場全球化。從微觀的角度來看,人的心理狀態變化,也許比這些翻天覆地的社會經濟變化,來得更複雜,來得更深入。這種既複雜又隱藏的心理和生存狀態,成為了60年代出生的中國藝術家群相當特殊的時代記號,其中方力鈞、劉煒、岳敏君等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創作一種以「無所謂的,玩世不恭的」題材繪畫,以諷刺性手法成功捕捉此一時代的社會及人的發展進程。藝評家把他們的風格歸納為「玩世現實主義」。 「玩世現實主義」包含了「玩世」和「現實」。「玩世」是一種玩世不恭的生活態度,表面上無所謂,看起來很無聊,實際上包含了濃厚的諷刺態度來審視社會的狀態。什麼是「現實」?這就是藝術家個人對「現實」的理解。「玩世現實主義」藝術家通過反諷的創作手法,企圖讓讀者深思所謂「現實」的「真實」狀態。 岳敏君的肖像創作始於90年代初,大笑面最初是描繪藝術家自己和他的朋友,可見藝術家的出發點是自我生活圈內的所見所感。到了1993年,岳氏開始把多人物的肖像,簡化成只有自己的肖像。藝術家於1994年自述:「我想尋找一種新的現實,我個人的絕對的現實。」這清楚地點出,岳敏君所探討的「絕對現實」就是他個人的狀態,因為世界上沒有別的人比他更清楚自己的真實狀況,沒有其他題材比畫自己更具說服力。在場景方面,岳敏君一步步把人物從早期作品中,如《發生在X樓的戲劇》中的特定場面抽離,人物開始放在藍色天空下,或是水中,或是空白、單一色調的背景中,就如創作於岳氏於1996年為「香港少勵畫廊十周年紀念展」創作《99偶像系列》組畫,藝術家在99幅尺寸相同的畫布上(每幅25 x 20公分),描繪自己緊閉雙眼、露齒大笑的臉。大部份的面孔佔據了整個畫面,雖然他們都是描繪藝術家一人,可是99幅獨立的面孔讓人們看清面部表情的豐富,儼如云云眾生相。《99偶像系列》放棄描繪人的肢體,是岳敏君首次以面部表情為主題的作品。同年,岳敏君創作一組共20幅的《偶像系列》,參展1997年香港少勵畫廊舉辦的「8+8-1:15位當代藝術家油畫展」。此《偶像系列》以較大的尺幅(每幅40 x 40公分),不單是描繪臉部,更描繪20個獨立的人體,試圖隔離自身畫像,尋求孤立的潛質。岳敏君的肖像繪畫從敘事性,走向非敘事性。藝術家刻意把肖像繪畫的故事情節拿走,集中把人物舉止和情緒演變成自己的藝術符號,運用人物形象的扭曲來再現、描述現實的荒誕。 「我覺得笑是比較沒那麼令人厭惡。我畫的人是哈哈大笑,還是放聲大笑,是嘲笑,還是狂笑,是面對死亡的笑,還是面對社會的笑。似乎每一種成份都有。笑就是拒絕思考,就是頭腦對某些事物感到無從思考,或者難於思考,需要擺脫它。」— 藝術家自述 (1994年) 《現代兵馬俑》(Lot 469)雕塑中,藝術家把本來叫人肅然起敬的秦始皇兵馬俑變成一名閉目、降高雙手投降、嬉皮笑臉的傻瓜。在秦始皇時代,訓練精兵上戰場剎敵,兵馬俑英勇的神態與岳敏君的現代兵馬俑成強烈的對比,呈現為了在群體的現代社會中「活著」,必須「投降」,放棄自己原來的性格、想法,縱使多麼的不自然,也要面露笑容,表面上成為跟隨社會大方向的同路人,委曲求全。 自2004年,岳敏君創作《帽子系列》,進一步探討人們在社會系統上的身份和功能角色。藝術家延續以自身的大笑形象入畫,岳敏君刻意加入各式各樣的帽子,試圖賦予人物多重的身份。《帽子系列》(Lot 442)表現人們生存在社會,承擔起不同的角色,甚至需要掩飾原來的自己。 岳敏君曾自述「藝術家是這樣的一種人,他們總是誘導簡單幼稚的人和被驅使的人,自始至終過一種錯誤的生活。」這個所謂「錯誤」的生活,就是岳敏君個人對「現實」的理解。他成功洞察了人們無可奈何地過著一種「錯誤」的生活,人的價值甚至因此被扭曲。岳氏以一種調侃,又貼近人生活的表現方式,一針見血地把偽裝求存的生存之道、扭曲的人性表現,獲得了藝評家和大眾的認同,奠定了「玩世現實主義」在中國當代藝術歷史上劃時代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