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 DANQING

成交價 港元 150,000
估價
港元 100,000 – 港元 180,000
估價不包括買家酬金。成交總額為下鎚價加以買家酬金及扣除可適用之費用。
Scroll to top
CHEN DANQING

成交價 港元 150,000
拍品終止拍賣: 2010年5月30日
成交價 港元 150,000
拍品終止拍賣: 2010年5月30日
細節
陳丹青
女人像
油彩 畫布
1996年作
題款及簽名:從□先生留念 丹青畫於 一九九6年 補記於2004年


「我畫西藏組畫時只想畫得和米勒一樣,追求我心目中法國式的現實主義」 - 陳丹青訪談錄

1980年代是中國寫實主義的轉折期,藝術家超脫了意識形態的桎梏,嘗試重回藝術真實,透過鄉土、生活題材的描寫,重新探尋時代的精神、個人的哲思,甚至是一代人日常生活底下的存在狀況和情感衝動,他們的作品開闢了新的創作方向,充滿了人文主義和時代關懷,成就了「中國新寫實主義」的藝術潮流。這個潮流下,陳丹青是代表藝術家之一。早於1980年代初已在美國舉行個人展覽,屬同輩畫家的第一人。他的《西藏組圖》系列更常與羅中立《父親》一作並列中國新寫實主義的發展里程碑,建立了一種銜接西方現代主義、又植根中國本土文化和時代背景的表現方向,藝術價值媲美於西方米勒《拾穗》及梵谷《吃馬鈴薯的人》。

《西藏群組》(Lot 1346)是陳丹青西藏系列中少見的人物群組作品,描寫一群藏人行走於街道一景。陳丹青的構圖特色在這張作品表露無遺,不單純以西方單一透視點來組織畫面,反而把行人安排為一行列,彼此有重疊、前後遠近的關係,畫面兩旁的人物只有部份身影出現在畫面上,好像正在走入或是走出場景,畫面構圖充滿了動態發展感,仿如旅行攝影般無意間把生活一刻捕捉下來,又像仿似擷取了舞台或電影一景,構圖顯得自由活潑、富於層次感及生活實感。西藏的炙熱陽光、藏民強健生命力、曠達爽朗的性格,都以濃烈色調、厚重粗獷的筆觸來表現出來,達到了主題及形式的高度結合。藝術風格是雄健明快,但局部刻劃,諸如藏族服飾、回眸的黃犬、石塊牆面的嶙峋起伏、老婦肅木的神情,都有很細膩的鋪陳及色調變化,說明了陳丹青對寫實主題及表達技巧的嚴格追求。《西藏街景》(Lot 1347)屬同一系列的小品創作,其中蔚藍天空背景的描寫是陳丹青《西藏組圖》的特色。整幅作品對街頭紋理、石磚樓房的刻劃都十分細微而具質量感,強化了對西藏生活主題的表達。

《女人像》(Lot 1345) 作於1996年,從主題及時序來看,屬陳丹青旅居紐約時創作的人物素像之一。《裸女》(Lot 1348)屬回國後的創作,兩者不約而同延續及展現陳丹青對寫實、生活題材的愛好,描繪人物神態,不限於客觀再現,而更多注意人物獨特神韻及生活實感,色彩強烈,但寫來又富於古典韻味。其中風格或有參考年幼時的俄國寫實畫作。藝術家曾記述,他的父親在垃圾箱拾到一張撲克牌,背面是彩色濃重的油畫,這是俄國畫家的一幅作品——《意大利姑娘》。父親拿回家送给了陳丹青,陳丹青極愛之,花了幾個星期來臨摹,也畫得栩栩如生。

「我搜羅各種國畫畫冊,格外挑剔……看畫友劉丹案頭郭忠恕《輞川別業圖》冊,頭頂生煙。有誰願意出借經典的真跡予我?不是先迷戀國畫而後去畫,是畫將起來漸漸迷戀,以至耽溺而自失。」 - 摘自陳丹青《繪畫的來世》《南京藝術學院學報》1999年第2期

〈仿北宋郭忠恕《輞川別業圖》〉(Lot 1349)是陳丹青「以油畫畫國畫」創作系列的作品之一,自90年代進行,以油畫的手法臨摹西方大師的畫冊和中國古代水墨畫册。不同於機械印刷品或波普藝術的單純複製原作,陳丹青的複製背後有很深刻的美學思考,是在經典的臨摹之中進行個人的創造。以油畫的寫實技藝再現水墨的寫意筆觸,其中有「觀念藝術」、「以藝術反思藝術」、「經典能否重生」、「反思中國摹擬傳統」等的美學探討層次。透過西方媒材,重新臨摹國畫,也使陳丹青能以一個外在、抽離的仿西方視角去思考中國傳統,產生一種如他所言「迷戀耽溺」的情感反應。生活於中國本土的當代藝術家,因為獨特的成長環境,較多探索政治、社會文化的議題,而少有回歸中國水墨畫傳統。陳丹青的這一創作系列,可以說是另闢蹊徑,是對中國精神的一種緬懷和重新開拓,深化了中國現當代藝術的可能性和表現內涵。

拍品專文

相關文章

更多來自 中國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