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 BING

成交價 港元 800,000
估價
港元 500,000 – 港元 700,000
估價不包括買家酬金。成交總額為下鎚價加以買家酬金及扣除可適用之費用。
Scroll to top
XU BING

成交價 港元 800,000
拍品終止拍賣: 2009年11月30日
成交價 港元 800,000
拍品終止拍賣: 2009年11月30日
細節
徐冰
語言風景 - 舊地重遊 4
水墨 紙本
2003年作
簽名:Xu Bing
鈐印︰Xu Bing
來源
台灣 誠品畫廊
現藏者購自上述畫廊

「我的作品始終貫穿一個線索,就是對現有觀念的一種質疑。為什麼用文字?文字是人類文化概念最基本的一個元素。對文字的改造,就是對人的思維最本質的那一部分的改造。」
- 徐冰

創作於1986年的版畫《八日》(Lot 1595),承續了袖珍木刻版畫《碎玉集》對純樸農村的留戀,徐冰在此更深入地探討了版畫的間接性與複數性的特質。《八日》以連續性的木版畫形式,在長達六公尺的紙面載入八個風景片段,細膩的刀痕與油墨產生清晰、富理性的美,在日正當空到夕陽西下的依次跌宕中,形成充滿情感起伏的韻律變化,如藝術家說的「藝術中的複數性具有與生命律動相吻合的審美因素」。作品的長卷形式不僅讓我們在近距離的觀看中,體會步移景換的樂趣,八個太陽的位置變化更產生時序上的推移,體現了時間與空間的複雜交錯。

徐冰於1999年參加芬蘭Kiasm國家美術館策劃的「喜馬拉雅計劃」,使他重新拿起寫生本,坐在山上面對真的山寫「山」,他形容這「也是畫山,中國文字寫山畫山是一回事」,在這過程中,藝術家將書法和繪畫史上有關風格和概念的討論通通忘掉,去直接碰觸文化中最本質的部份,後來的「語言風景」系列則更深入地實踐了這樣的觀點。在2003年的《語言風景:舊地重遊4》(Lot 1592)中,右面是亂「石」堆疊成的懸崖,中景至遠景則是「木」、是「林」、是「森」,徐冰運用了中國文字最特殊的一種性質,串聯起思維與圖像,回到上古文字的「視而可識,察而見意」與「畫成其物,隨體詰詘」,使得作品已然超越了語言、民族與文化的限制。中國文人說「寫生」、「寫畫」,卻在元代之後宥於固有的畫譜與技法,導致文字和圖像在不斷的反覆臨摹間逐漸僵化。徐冰在藝術創作的過程當中,重新檢驗和證明了文化的表述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他不採用題詩與書法,而是尋求不帶著任何文化痕跡與概念的「書寫」,在畫的同時「就是在寫字,在寫詩,你可以說它們是書法,也可以說是繪畫,又可以是一篇文字」,徐冰拋去了文人世世代代傳承的桎梏與枷鎖,而以文字最初、最原始的面貌完成了「詩、書、畫」融於一爐的理想。

徐冰在2004年創作了裝置作品《何處惹塵埃》,將在911事件中收集到的灰塵吹到展覽中,經過24小時的落定,在展廳地面上由灰塵顯示出兩行中國七世紀禪師六祖慧能的詩:「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同年藝術家以新英文書法發表《禪詩注I》(Lot 1593),寫下節錄自1964年鈴木大拙 (D.T. Suzuki)《禪學入門》關於「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短文,禪宗講究「一聞言下大悟,頓見真如本性」的「頓悟」思想,徐冰以英文書法寫下禪偈,打破了既有的語言框架,在非中非英的陳述中,提供了更廣的思維空間與更多的可能性。同時,西方基督教關於塵埃的概念亦與東方禪學有相通之處,《聖經》中說:「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說明了塵埃屬於一個最恆定的元素,也暗示了一切最終都要回到最基本的物質狀態,東方與西方、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本處於相對應的關係,徐冰在此以《禪詩注I》中的禪詩與英文書法深刻地探討了它們之間重疊與共存的可能性。

徐冰說:「我的作品喜歡給你製造一個障礙,強迫你必須要面對一個新的知識和概念的挑戰。」《英文方塊字書法》(Lot 1594)以裝置形式擴大新英文書法的內容,筆、墨、紙、硯的出現明確揭示了文房四寶的意涵,這些中國文人書房常備的文具,是漢字之外孕育書法藝術的必備要件。文化傳承來自悠久歷史與社會環境,徐冰以英文組成方塊字,再用中國特有的書法與文房四寶來陳述,因此無論是東方或西方的觀眾,總能在徐冰的藝術中打破慣性,反思自身的文化與知識累積。
來源
Eslite Gallery, Taiwan
Acquired from the above by the present owner

榮譽呈獻

Felix Yip
Felix Yip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

拍品專文

相關文章

更多來自 亞洲當代藝術 日間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