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 DANQING

成交價 港元 680,000
估價
港元 120,000 – 港元 180,000
估價不包括買家酬金。成交總額為下鎚價加以買家酬金及扣除可適用之費用。
Scroll to top
CHEN DANQING

成交價 港元 680,000
拍品終止拍賣: 2009年5月25日
成交價 港元 680,000
拍品終止拍賣: 2009年5月25日
細節
陳丹青
拉薩市場
油彩 畫布
1983年作
簽名:陳丹青
來源:
美國 私人收藏

陳丹青作於1970年代未至1980年代的「西藏組畫」是藝術家重要的創作,更是中國現代藝術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文化大革命時,當時還是中學生的陳丹青被分派到江西省南部下鄉體驗。陳丹青對繪畫的興趣甚濃,常在工餘時間,拿起紙筆創作,慢慢成為一個自學的畫家。直到1974年,其精彩的作品在一次展覽中發表,更得到賞識,其後更被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碩士課程錄取。1976年,陳丹青向西藏出發,尋找創作靈感,及後帶回了反映藏民真正生活面貌的人像畫。

1980年陳丹青獲中央美術學院經費,重回拉薩。這是陳氏於1982年離開中國,前往美國最後一次到西藏。陳丹青《西藏組畫》系列,把一向給人神秘感的西藏風土人情帶進畫中,表現出不同的美學風貌。西藏特殊的地域性,游離於主流意識形態之外的生存狀態,為陳丹青全新的繪畫語言提供了絕好的生活藍本。陳丹青以寫生手法般的直接和果斷,描繪了藏民的日常生活片段,因此多見自由豪邁的筆觸。《拉薩市場》(Lot 901)描繪西藏首府中熱鬧的露天市集。畫作中心五個男女在談天說地,後方是市集中心,人群熙來攘往,相比畫面左邊一個悠閒地躺在乾草上歇息的男子,還有正在買賣的攤販,背著柴草的馬兒低頭吃草。攤販前的暖鍋更顯生活中的點滴。陳丹青把藏民日常生活,毫無修飾地描繪成畫,沒有刻意提出思考問題,單純地介紹西藏純樸的真實生活風貌。《布達拉宮的夕照》(Lot 902)把西藏的地標描繪入畫。相比描繪圍牆粗獷的筆觸,藝術家以細膩的筆觸描繪這座盛載藏人精神的建築物。相對高高在上的布達拉宮,經過的小物和生在高牆旁的樹木顯得渺小得很。

陳丹青《西藏組畫》系列的藝術精神在於藝術家以深刻的觀察力,把藏族文化從民族服飾,以至內在精神面貌呈現人前。作為藏族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即藏族服飾文化,同樣源遠流長,獨領風騷,璀璨奪目,魅力獨特。《藏族少女》(Lot 904)臉塗赭色面膏,頭頂毛氈製成品,專心地製造具民族特色的毛氈,表現了傳統藏族女子刺繡了得,樸實的一面。藏族未婚姑娘頭梳兩條辮子,《西藏姑娘》(Lot 905)中所描繪的就是年輕少女,她頭戴「巴珠」,「巴珠」是一種三角形的頭飾,普通以布紮成一個三角形的架子。蔚藍天空背景,把笑容燦爛,遠眺前方的西藏姑娘的樂天性格表露無遺。《早晨微風》(Lot 903)中站在青翠的草原上標緻的少女,配載一對翡翠綠色的耳環,柔和的眼神隱含少女情懷。陳丹青的畫作不只西藏的風貌以寫實的方式表示出來,為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享受。藝術家更把發自內心的思想情感 — 對生存在同一個世界的獨立個體的尊重,以至對不同文化、不同生活方式的尊重,融入畫作中。因此,陳丹青人像畫中的人物均具有獨特的氣質神髓,如《藏族少女》的勤奮樸實、《西藏姑娘》的積極樂觀及《早晨微風》的溫暖柔情。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藝術家反思許多過去不敢談、不能談的問題。油畫變成理性思考手段,而非過去政治宣傳工具。陳丹青的寫實畫作富民族、文化、鄉土特色《西藏組畫》,對當時長期盛行並嚴重教條化的主題性創作模式發生衝擊,為80年代的中國畫壇帶來新景象。人道情感和人格力量是陳丹青藝術中主要的藝術底蘊,這是他本人情感品格的自然體現,浸透了他的自身經歷,包含著他對底層人民的深切理解、憐憫和尊重。這種人道情感個人格力量賦予他的作品以輝煌和崇高的意義,陳丹青的作品中國現代藝術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來源
Private Collection, USA

拍品專文

相關文章

更多來自 中國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