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花瓷自泥土中脱胎,于窑火中淬炼,瓷胎质如羊脂,洁白细腻,釉面光可鉴人,透润莹洁,钴料勾勒出精巧的纹饰,沁入胎骨。蓝白相映间,千年的文化底蕴与艺术匠心尽显。
青花瓷于唐时初见雏型,至元代大放异彩,更于明、清两朝持续发展,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烧制规模最大的品种之一。每个朝代的工艺革新和风格演变不仅记录着中国制瓷技艺的突破,更折射出不同时代的审美潮流与文化交融,堪称一部用釉彩书写的华夏文明微观史。
2025年5月2日,佳士得香港推出 「靛蓝若化 - 重要私人珍藏官窑青花器」单一藏家专场拍卖,呈献明永乐、清雍正、清乾隆三朝御窑巅峰之作。三件珍品横跨四个世纪,既有描绘山水意趣的雅器,也有彰显皇权威仪的重器,展现青花瓷从工艺技法到艺术风格的传承与变迁,这些带着历史温度的作品,将带我们穿越时空,见证中国青花最璀璨的黄金时代。

从左至右:明永乐 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清雍正 青花波涛九龙纹天球瓶 六字楷书横款;清乾隆 青花五蝠九桃纹花口瓶 六字篆书款。三件拍品将于2025年5月2日在佳士得香港 「靛蓝若化-重要私人珍藏官窑青花器」 拍卖中呈献
明朝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之一,瓷器品质精良,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青花瓷于明初已然跻身景德镇烧造官方用瓷常见品类,如宣德年间(1426-1435),专司宫廷宴馔之光禄寺即有记载,命烧饰以青龙、凤凰纹之白瓷,以应御宴所需。下图中的青花梅瓶便是宴馔用器的佳作。
明永乐 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高13 3/4英寸(35公分)。估价:港元50,000,000-80,000,000。此拍品将于2025年5月2日在佳士得香港 「靛蓝若化-重要私人珍藏官窑青花器」 拍卖中呈献
此梅瓶传承有绪,曾由世界顶级权威古董商埃斯肯纳齐掌眼,早年为台北鸿禧美术馆蓄珍,后又入藏亚洲重要私人雅蓄。其瓶身绘有卷轴般庭园雅景,竹石参差、芭蕉掩映,风致高逸。芭蕉作为绘画题材,其渊源可追溯至唐代,初时多与奇石相配,作为人物画之背景,逐渐成为文人雅士及佛教玄学之象征。其后,芭蕉渐次转变为画作之主体。竹石芭蕉之题材,尤盛行于永乐时期。翠竹、山石、蕉叶、忍冬、朵花等元素构成寓意吉祥、福寿康宁之“五瑞图”,不仅蕴含祥瑞之意,更与文人、士大夫所崇尚之清雅风骨、坚韧不屈之精神情操相契合。
永乐青花的特色在于“聚缩现象”的呈现:钴料易流动渐融于胎釉中,遂生“聚缩”现象,使画面间隐现深色斑块。此聚缩效应于该瓶身园景数处可见,亦于圈带纹饰内诸元素深色轮廓间隐然浮现。已知形制及纹饰相同之近似例仅两件,两者皆带盖,一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另一为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此例为公开市场上仅见之孤品,今春亦是首次现身拍场。
景德镇窑场在明朝覆灭后遭严重破坏,导致御器生产中断超过五十年。直至康熙十九年(1680年)御窑厂重建,方重启青花瓷的辉煌篇章。及至雍正、乾隆统治时期,宫廷不仅追求技艺精进,更掀起仿古之风。
清雍正 青花波涛九龙纹天球瓶 六字楷书横款。高20 3/8英寸(51.5公分)。估价:港元70,000,000-90,000,000。此拍品将于2025年5月2日在佳士得香港 「靛蓝若化-重要私人珍藏官窑青花器」 拍卖中呈献
此件(上图)雍正年款之天球瓶即为一典例。其装饰风格承袭十五世纪初期之典雅韵味,又融入清宫的细腻笔法。该器曾为美国外交官旧藏,后于1912年经美国艺术协会(American Art Association)拍卖释出。瓶身绘有三爪与五爪九龙逐珠,间以火焰流动纹饰。瓶身下方波浪纹奔腾翻涌,瓶颈亦饰有类似的波浪纹。龙鳞层层叠绘,以不同浓淡的青花蓝作明暗表现,体现御窑卓越的绘画工艺。记载之惟一与此相近例为天津博物馆藏之青花龙纹天球瓶,可能原与本例为一对,此天球瓶应为流通市场之孤品,极其珍罕。
九龙形态各异,雄健威仪,龙首刻画得甚为凶猛,象征皇权威不可犯。“九龙”纹饰暗合《易经》“九五至尊”之意,皇权震慑之力巧妙凝聚于传统纹饰之中。
清乾隆 青花五蝠九桃纹花口瓶 六字篆书款。高10英寸(25.3公分)。估价:港元3,000,000-5,000,000。此拍品将于2025年5月2日在佳士得香港 「靛蓝若化 - 重要私人珍藏官窑青花器」 拍卖中呈献
此件乾隆年款御窑花口瓶(上图)同样为承袭早期明代青花风格之佳作。瓶身纹饰刻意营造斑驳晕散之效,为摹仿明代风韵所致。
细看瓶身纹饰,可见嶙峋礁石间桃树凌波而立,虬枝舒展托起九枚硕桃,五蝠翩跹其间。底足饰折枝莲纹一周,上承如意头纹,瓶颈点缀折枝花卉纹。以五蝠应“五福”之说,九桃取“九如”之喻,波涛礁石更暗合“福如东海”吉谶,极可能为庆祝乾隆皇帝寿辰特制,以纹饰寄托“九五之尊,福寿双全”的帝王愿景。
由上观之,青花釉下彩工艺于明初已臻于极致。彼时画师虽能如卷轴作画般以钴料描绘精微纹饰,然“苏麻离青”天然晕散特性仍令发色控制未尽完美。此种特质,至清雍正、乾隆朝却成为刻意追摹十五世纪风格的重要特征。青花瓷的跨世纪对话,实为中国文化崇古传统之缩影。自先民造物至现代文明,对过去的研究与诠释,始终贯穿华夏文明演进历程。而青花瓷兼具实用器皿与文化载体的属性,亦折射出中国传统艺术“器以载道”的核心精神。
收取佳士得Going Once电子杂志,精选所有Christies.com的热门文章,以及即将举行的拍卖及活动等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