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奇亚于1984年创作的《无题(巴布罗‧毕加索)》︰一位二十世纪艺术名匠献给另一位巨人的大胆致敬之作

巴斯奇亚深受毕加索启发,但这幅结合年轻毕加索和其年老形象的肖像,却并非简单的英雄崇拜作品。画作将于6月28日在伦敦上拍

页顶图片

尚·米榭·巴斯奇亚 (1960-1988),《无题(巴布罗‧毕加索)》,1984年作 。压克力 油画棒 金属。35⅝ x 35⅝ 英寸 (90.5 x 90.5 公分)。估价:4,500,000-6,500,000 英镑。此拍品将于2023年6月28日佳士得伦敦 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伦敦晚间拍卖 中呈献。艺术作品:© Estate of Jean-Michel Basquiat. Licensed by Artestar, New York

尚·米榭·巴斯奇亚(Jean-Michel Basquiat )认为巴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是他最重要的启发之一,并表示1981年前一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格尔尼卡》(1937年作),是他儿时最喜爱的艺术品。到1985年时,巴斯奇亚已经拥有了一幅毕加索的小型油画作品。

毕加索大概是现代首位名副其实的名人艺术家,他魅力非凡、举止高贵,经常成为拍摄的对象。毕加索成为偶像的原因,既在于他的名气,也在于他多产的艺术作品。

巴斯奇亚曾经说︰“从17岁开始,我便想我可能会成为名人。我会想起自己的所有偶像,例如查利·帕克(Charlie Parker)、占美·汉迪士(Jimi Hendrix)……我对别人成名的过程抱有一种浪漫的遐想。”他的作品经常纪念这些黑人英雄,包括拳击手棒球运动员和音乐人,他也会将自己的身份融入其中,模糊他们的身份。

然而,现代绘画领域却鲜有黑人艺术家的身影,因此巴斯奇亚希望在白人主导的领域留下自己的印记。这幅以油彩、压克力和油彩棒于方形金属板上创作的《无题(巴布罗‧毕加索)》(1984年作),是一位二十世纪艺术名匠献给另一位巨人的大胆致敬之作,画作将于2023年6月28日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伦敦晚间拍卖中推出。


15岁的巴布罗‧毕加索,摄于1896年。图片来源:© Leonard de Selva / Bridgeman Images. © Succession Picasso / DACS, London 2023

15岁的巴布罗‧毕加索,摄于1896年。图片来源:© Leonard de Selva / Bridgeman Images. © Succession Picasso / DACS, London 2023

巴斯奇亚的肖像作品将毕加索年轻和年老形象的合二为一,似乎参考了两个不同的视觉来源,而且很可能来自他拥有的其中一本毕加索著作。人物的面部源自毕加索摄于1896年的照片(上图),当时他15岁。许多年后,条纹衬衣成为毕加索的特色之一,而罗伯特·杜瓦诺(Robert Doisneau) 于1952年拍摄的知名照片,更把这个元素变成不朽的经典。

巴斯奇亚把两个时代的不同元素融入同一个人物之中,把它作为同年创作的一幅纸上作品《年轻毕加索》的主题。他在画中并排绘画了毕加索的年轻面孔和年老面庞。一面警惕的“年轻毕加索”以赭色仔细绘画,而“年长毕加索”的红色脸孔则被涂鸦盖过。


尚·米榭·巴斯奇亚 (1960-1988), 《年轻毕加索》,1984年作。油画棒 粉彩 水彩 纸本。22⅕ x 30 英寸 (56.5 x 76.2 公分)。 私人珍藏。艺术作品:© Estate of Jean-Michel Basquiat. Licensed by Artestar, New York

尚·米榭·巴斯奇亚 (1960-1988), 《年轻毕加索》,1984年作。油画棒 粉彩 水彩 纸本。22⅕ x 30 英寸 (56.5 x 76.2 公分)。 私人珍藏。艺术作品:© Estate of Jean-Michel Basquiat. Licensed by Artestar, New York

在《无题(巴布罗‧毕加索)》里,巴斯奇亚更加仔细地掩盖年轻毕加索的面孔,彷佛要试验毕加索的自然主义风格,但笔触却比素描部分更加厚重。人物的五官满布黑线,使下巴呈方形,嘴巴张开,露出略为厌恶的表情。在名气的笼罩下,这个混合体毕加索似乎比实际年龄更显老气横秋,并在为即将成名的预感而烦恼。

密集的蓝色笔触勾勒人物的头发,并变成他头顶上的乌云,彷佛揭示了他脑海中的噪音。在蓝色的笔触之间,能窥见“FAMOUS”一字,而“PABLO PICASSO”的名字则像咒语般写了七遍,而人物的胸前也隐约可见说明文字“PICASSO AT 15 YEARS / PICASSO AS A FIFTEEN YEAR OLD”。巴斯奇亚结合了不同的时间线,让年轻毕加索穿上标志性的条纹衬衣,伪装成他年老的样子。


尚·米榭·巴斯奇亚 (1960-1988), 《无题》(巴布罗‧毕加索)》,1984年作。 压克力 油画棒 金属板。35⅝ x 35⅝ 英寸 (90.5 x 90.5 公分)。 此拍品于2023年6月28日在佳士得伦敦拍出,成交价英镑6,462,500

巴斯奇亚对毕加索的态度并非单纯的崇拜,而是深切地意识到毕加索以“原始主义”手法借用非洲面具和雕塑,彻底颠覆二十世纪的绘画语言,从《亚维农的少女》(1907作)便可见一斑,但却系统性地把黑人艺术家排除在外。

于1983年,策展人迭戈·科尔特斯(Diego Cortez)曾把巴斯奇亚形容为 “黑人毕加索”,后来有人问巴斯奇亚是否喜欢这种比较,他却答道:“不太喜欢,虽然看似赞赏,但我认为也带有贬意。”


尚·米榭·巴斯奇亚在他的纽约工作室,摄于1983年。图片来源:© Roland Hagenberg

尚·米榭·巴斯奇亚在他的纽约工作室,摄于1983年。图片来源:© Roland Hagenberg

巴斯奇亚崇尚的原始主义结合自我意识,也更为复杂,并围绕黑人艺术家应该属于“原始”的前提,使1980年代纽约由白人主导的艺术世界大感意外。他结合零碎非洲艺术主题的手法,与毕加索截然不同。巴斯奇亚的作品充满痛苦,并带有挑衅和讽刺意味,探索他作为美国黑人的复杂身份,以及被边缘化种族的历史地位。

长久以来,艺术家一直挑战、借鉴和偏离昔日艺术大师的风格,藉此寻找自己的声音。可是,这幅肖像的慑人力量其实来自一种无法相容的差异感觉,而并非熟悉的感觉。如果巴斯奇亚在年轻的毕加索身上看到自己,那么在后者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白皙肌肤,便使巴斯奇亚难以找到共鸣。他知道自己的成名之路绝不会如毕加索般一帆风顺。


收取佳士得Going Once电子杂志,精选所有Christies.com的热门文章,以及即将举行的拍卖及活动等最新资讯

在《无题(巴布罗‧毕加索)》里,巴斯奇亚运用独特的线条、活力澎湃的用色和强烈而密集的观点证明了自己的伟大,留下了与别不同的印记。

相关部门

相关拍品

相关拍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