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专文
“東山”即東晉名士謝安,字安石,陳郡陽夏人,出身於顯赫的名門望族,自幼便受到諸多名士的讚譽。謝安成年後就更顯成熟,神態沉著,思維敏捷,風度翩翩,書法尤其漂亮。魏晉時期湧現出一批名士。他們不熱衷於官場,而是憑藉自身的言行和詩文,悄然改變士大夫群體的傳統價值觀念。他們以狂放不羈、率真灑脫為特點,這就形成了歷史上的”魏晉風度”。謝安喜歡讀書習藝,才器雋秀。因不滿朝廷昏庸、官場腐敗,稱病辭官,隱居浙江上虞之東山,築廬蟄居,閒時攜妓出遊,歌吹曼舞。過著閒適的隱居生活,與朋友包括王羲之、許詢、支道林等名士、名僧頻繁交遊,出則漁弋山水,入則吟詠屬文,挾妓樂優遊山林,隱居期間,也常常一起談詩論文,暢談玄理。直至他的好友、侍中王坦之去東山面請,謝安才應召出山。其時已年過不惑。即“東山再起”,受命於危難之際,謝安開始了他中年以後二十年的奮鬥。淝水之戰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南齊名臣王儉說:“江左風流宰相,只有謝安一人。”
傅抱石筆下的謝安,風度翩翩,寬袍博袖,神采飛揚。兩位舞妓隨侍其後,面容嬌美,相行相隨間似互有交流。謝安人物的刻畫以春蠶吐絲般的線條寫出,儒雅俊秀,又略帶些隱憂、悲愴與剛毅。舞妓的描繪也帶有少許陳洪綬的造型及石濤的意趣,眼神幽微淒迷,充分表述了女性豐富的內心世界,高古而典雅。全圖不作背景,簡潔而明晰,率性十足。傅抱石以散鋒筆法對人物的眼睛加以刻畫,將人物的淒婉、勇毅、抑鬱、曠達、高潔等種種神情呈現出來,在“寫形傳神”歷史上是一個重大進展。圖寫隱逸高士,表現出畫家對逍遙自適、應物無累的生活以及超脫塵俗、遺世獨立之境界的嚮往。
傅抱石筆下的謝安,風度翩翩,寬袍博袖,神采飛揚。兩位舞妓隨侍其後,面容嬌美,相行相隨間似互有交流。謝安人物的刻畫以春蠶吐絲般的線條寫出,儒雅俊秀,又略帶些隱憂、悲愴與剛毅。舞妓的描繪也帶有少許陳洪綬的造型及石濤的意趣,眼神幽微淒迷,充分表述了女性豐富的內心世界,高古而典雅。全圖不作背景,簡潔而明晰,率性十足。傅抱石以散鋒筆法對人物的眼睛加以刻畫,將人物的淒婉、勇毅、抑鬱、曠達、高潔等種種神情呈現出來,在“寫形傳神”歷史上是一個重大進展。圖寫隱逸高士,表現出畫家對逍遙自適、應物無累的生活以及超脫塵俗、遺世獨立之境界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