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jpg?w=1)
.jpg?w=1)
.jpg?w=1)
陳文虎先生家族珍藏北京藝術學校書畫冊
齊白石、蕭愻、林風眠及諸家
北京藝術學校名家書畫集錦
细节
齊白石、蕭愻、林風眠及諸家
北京藝術學校名家書畫集錦
水墨/設色紙本 鏡片五十二幅 一九二五至一九五○年作
尺寸不一
1. 齊白石《石榴》
題識:多子圖。文虎先生雅屬,辛未(1931年),齊璜。鈐印:白石翁
2. 林風眠《休憩》
題識:文虎先生指正,林風眠。手繪印:林風眠
3. 蕭愻《山水》
題識:文虎先生雅鑑,己巳(1929年)十月,蕭愻寫。鈐印:龍山蕭愻
4. 謝無量《書法》
釋文:往事森沈閱夢寒,梁園賓客舊南冠。錦囊甲子勤將護,點綠回黃宛轉看。湖海豪情尚儼然,尊前相遇兩華顛。丁香時節春如畫,不到燕臺十二年。
題識:文虎先生屬題北美甲子同人書畫集,率賦二絕呈教。廿二年(1933)三月,謝無量。
本拍品亦包含章炳麟(1869-1936)、莊蘊寬(1867-1932)、張海若(1877-1943)、于右任(1879-1964)、陳寶琛(1848-1935)、張一麐(1867-1943)、陳郁(1889-?)、吳闓生(1878-1949)、宗威(1875-1945)、吳敬恆(1865-1953)、葉恭綽(1881-1968)、胡漢民(1879-1936)、王震(1867-1938)、曾紀芬(1852-1942)、馬相伯(1840-1939)、譚延闓(1880-1930)、鄭孝胥(1860-1938)、曾熙(1861-1930)、邵元沖(1890-1936)、張默君(1884-1965)、楊天驥(1882-1958)、黎承福(19-20世紀)、梁寒操(1898-1975)、曾廣鈞(1866-1929)、雷飛鵬(1863-1933)、翁廉(1868-1946)、諸以仁(19-20世紀)、符鑄(1886-1947)、鄧毓怡(1880-1929)、林肯安(19-20世紀)、許敬參(1902-1984)、吳士鑑(1868-1934)、蕭俊賢(1865-1949)、謝蕙庭(19-20世紀)、張光(1878-1970)、凌文淵(1876-1944)、湯俊伯(19-20世紀)、陳半丁(1876-1970)、朱葆慈(1880-1950)、鄭曼青(1902-1975)、方伯務(1896-1927)、高希舜(1895-1982)、王雪濤(1903-1982)、童之風(1892-1960)、沃伊捷赫˙齊蒂爾(Vojtěch Chytil,捷克,1896-1936)及廉泉(1868-1931),共五十位中外藝術家之書畫作品及尺牘,作品創作年代橫跨1925年至1950 年,並有數幅上款文虎先生。
註:
北京美術學校,1918年4月由蔡元培倡導創立,創始於新文化運動思潮,以培養美術人才、提倡美育為辦學目的,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國立美術學校。建校初期,設有中國畫、西洋畫及圖案系,王震、陳半丁、齊白石、林風眠等名家相繼於此任教,又聘捷克水彩畫家沃伊捷赫‧齊蒂爾教油畫。後更名國立北京美術專門學校,又稱國立北平藝專。戰後,北平藝專與華北大學三部美術系合併,1950年正式更名為中央美術學院。
陳郁,字文虎,湖南郴州人,生於一個素有知醫傳統的世儒之家。1920年代,陳郁在蔡元培的推薦下,以教育部參事身分兼代國立北京美術專門學校校長之職。此冊是陳文虎任校長時期為出版《北美甲子同人書畫集》紀念冊徵集作品所集而成,集眾當時書畫家手跡,見證美育事業早期歷史發展,或可為研究北平藝專教學提供寶貴的資料。此冊由陳文虎先生家人寶藏逾七載,彌足珍貴。
北京藝術學校名家書畫集錦
水墨/設色紙本 鏡片五十二幅 一九二五至一九五○年作
尺寸不一
1. 齊白石《石榴》
題識:多子圖。文虎先生雅屬,辛未(1931年),齊璜。鈐印:白石翁
2. 林風眠《休憩》
題識:文虎先生指正,林風眠。手繪印:林風眠
3. 蕭愻《山水》
題識:文虎先生雅鑑,己巳(1929年)十月,蕭愻寫。鈐印:龍山蕭愻
4. 謝無量《書法》
釋文:往事森沈閱夢寒,梁園賓客舊南冠。錦囊甲子勤將護,點綠回黃宛轉看。湖海豪情尚儼然,尊前相遇兩華顛。丁香時節春如畫,不到燕臺十二年。
題識:文虎先生屬題北美甲子同人書畫集,率賦二絕呈教。廿二年(1933)三月,謝無量。
本拍品亦包含章炳麟(1869-1936)、莊蘊寬(1867-1932)、張海若(1877-1943)、于右任(1879-1964)、陳寶琛(1848-1935)、張一麐(1867-1943)、陳郁(1889-?)、吳闓生(1878-1949)、宗威(1875-1945)、吳敬恆(1865-1953)、葉恭綽(1881-1968)、胡漢民(1879-1936)、王震(1867-1938)、曾紀芬(1852-1942)、馬相伯(1840-1939)、譚延闓(1880-1930)、鄭孝胥(1860-1938)、曾熙(1861-1930)、邵元沖(1890-1936)、張默君(1884-1965)、楊天驥(1882-1958)、黎承福(19-20世紀)、梁寒操(1898-1975)、曾廣鈞(1866-1929)、雷飛鵬(1863-1933)、翁廉(1868-1946)、諸以仁(19-20世紀)、符鑄(1886-1947)、鄧毓怡(1880-1929)、林肯安(19-20世紀)、許敬參(1902-1984)、吳士鑑(1868-1934)、蕭俊賢(1865-1949)、謝蕙庭(19-20世紀)、張光(1878-1970)、凌文淵(1876-1944)、湯俊伯(19-20世紀)、陳半丁(1876-1970)、朱葆慈(1880-1950)、鄭曼青(1902-1975)、方伯務(1896-1927)、高希舜(1895-1982)、王雪濤(1903-1982)、童之風(1892-1960)、沃伊捷赫˙齊蒂爾(Vojtěch Chytil,捷克,1896-1936)及廉泉(1868-1931),共五十位中外藝術家之書畫作品及尺牘,作品創作年代橫跨1925年至1950 年,並有數幅上款文虎先生。
註:
北京美術學校,1918年4月由蔡元培倡導創立,創始於新文化運動思潮,以培養美術人才、提倡美育為辦學目的,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國立美術學校。建校初期,設有中國畫、西洋畫及圖案系,王震、陳半丁、齊白石、林風眠等名家相繼於此任教,又聘捷克水彩畫家沃伊捷赫‧齊蒂爾教油畫。後更名國立北京美術專門學校,又稱國立北平藝專。戰後,北平藝專與華北大學三部美術系合併,1950年正式更名為中央美術學院。
陳郁,字文虎,湖南郴州人,生於一個素有知醫傳統的世儒之家。1920年代,陳郁在蔡元培的推薦下,以教育部參事身分兼代國立北京美術專門學校校長之職。此冊是陳文虎任校長時期為出版《北美甲子同人書畫集》紀念冊徵集作品所集而成,集眾當時書畫家手跡,見證美育事業早期歷史發展,或可為研究北平藝專教學提供寶貴的資料。此冊由陳文虎先生家人寶藏逾七載,彌足珍貴。
出版
出版:
《世界日報》第44期,1926年6月27日。(林風眠、沃伊捷赫˙齊蒂爾)
《世界日報》第45期,1926年7月4日。(蕭俊賢)
《世界日報》第46期,1926年7月11日。(王雪濤)
《世界日報》第48期,1926年7月25日。(湯俊伯)
《世界日報》第59期,1926年10月17日。(方伯務)
《世界日報》第69期,1927年1月9日。(吳闇生)
《世界日報》第76期,1927年3月6日。(朱葆慈)
《港九中醫界公祝陳郁先生七十壽辰紀念冊》,公祝陳氏壽辰紀念冊編輯處,大眾橡皮印刷公司,香港,1959年。(譚延闓、吳敬恆、章炳麟、胡漢民、吳士鑑、蕭俊賢、曾熙、吳闓生、陳半丁、齊白石、謝蕙庭、張光、凌文淵、方伯務)
著錄:
廉泉,《夢還集》,北京中華書局,1931年7月,第22頁。(廉泉)
《世界日報》第44期,1926年6月27日。(林風眠、沃伊捷赫˙齊蒂爾)
《世界日報》第45期,1926年7月4日。(蕭俊賢)
《世界日報》第46期,1926年7月11日。(王雪濤)
《世界日報》第48期,1926年7月25日。(湯俊伯)
《世界日報》第59期,1926年10月17日。(方伯務)
《世界日報》第69期,1927年1月9日。(吳闇生)
《世界日報》第76期,1927年3月6日。(朱葆慈)
《港九中醫界公祝陳郁先生七十壽辰紀念冊》,公祝陳氏壽辰紀念冊編輯處,大眾橡皮印刷公司,香港,1959年。(譚延闓、吳敬恆、章炳麟、胡漢民、吳士鑑、蕭俊賢、曾熙、吳闓生、陳半丁、齊白石、謝蕙庭、張光、凌文淵、方伯務)
著錄:
廉泉,《夢還集》,北京中華書局,1931年7月,第22頁。(廉泉)
荣誉呈献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Vice President, Head of Department, Chinese Pain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