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 DAQIAN (1899-1983)
亞洲顯赫私人珍藏 (編號 646)
張大千

扁舟覓桃源

细节
張大千
扁舟覓桃源
設色紙本 鏡框 一九八一年作
109 x 54.5 cm. (42 7⁄8 x 21 ½ in.)
題識:
不與世浮沉,豈隨波下上。世已無桃源,扁舟欲何往。
八十三叟爰寫於雙溪摩耶精舍,時梅雨初霽,風日軟美,弄筆為樂。
鈐印:張爰之印、大千居士、摩耶精舍、辛酉(1981年)
来源
香港佳士得,中國近現代畫,2012年11月26-27日,編號1119。

荣誉呈献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Vice President, Head of Department, Chinese Paintings

拍品专文

張大千晚年的潑墨潑彩,經過逾二十載積累沉澱,愈發顯露出深邃的意境,與早期純抽象創作之趣味儼然不同。本幅創製於1981年,畫家回台定居多年,作品潑寫兼施,肆意潑彩與細膩勾勒之融合愈加熟練。畫面主體山巒植被仍以大片石青石綠潑灑而成,尤以山腰處的色彩效果最令人
驚歎,在多重礦物顏料的揮灑、層疊、交融之下,既顯露出厚重如寶石的濃郁,又有細微色差所產生的微妙肌理,遠觀仿如落日餘暉映照半山,恢弘中一輪光暈若隱若現,似如仙境。畫家再以寫意筆法勾勒亭閣廟宇及小舟人物,一片山水人家在煙雲之外漸漸顯露,好一派世外桃源之景!
大千晚年居於摩耶精舍,環境幽深,遠離臺北都市繁囂,其藝術創作,也愈來愈散發出回歸自然的超脫思想。本幅題識即有此意:
不與世浮沉,豈隨波下上。世已無桃源,扁舟欲何往。 畫家一生因世事浮沉,遷徒世界各地,尋覓心中的世外桃源。晚年回台定居,但也無緣再回故鄉。八十三歲的畫家回顧一生,頗有感慨無奈之意。但末句又題“梅雨初霽,風日軟美,弄筆為樂”,又不失其一貫的樂觀通達。傅申曾評論:“一生追求「美」的境界的張大千……尋尋覓覓,辛辛苦苦,只為與「美」相守。桃源,是他唯美理想的投射,或許,終究是無法擁有的海市蜃樓。”山川不言,其志永在。重觀此幅,不只是大千晚年爐火純青的潑彩創作,更是他回顧一生、矢志不移的精神追求,此乃千百年來山水畫一以貫之的理想境界。

更多来自 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