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专文
中国当代艺术家从一开始就采纳了一种全新的定位,在表达个人、自我、经历和历史时着意跟过去数十年的艺术作鲜明对比,后者以国家资助的艺术创作及宣传品为主,叙事角度夸张,强调「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形式样版化。
突出身体和个人为主体和探索凄苦与无常,并不局限于绘画,如张晓刚或其他玩世现实主义者的作品,而是通用于几乎所有媒介,特别是摄影,和纪录行为表演的摄影作品。
从这里选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中国艺术家多丰富的创作方式,以摄影作为一种纪录和干预历史的媒介,以及对个人、集体和历史之间的关系作长期调查。
宋冬最的代表作之一《印水》(Lot 285)是一组三十六件的作品,记录了他1996年的行为艺术表演,当中他用一个巨型印章在流动的拉萨河中印水一小时,试图要把「水」字印在水上;这次西西弗斯式的艰辛任务,暗喻在时间之流中个人奋斗的徒劳无功。类似地,张洹的摄影作品以行为表演为重心,展示对身份的本质及其借代表达手法的长期兴趣,尤其在不同的跨文化语境里的借喻手法(Lot 287)。
拍品(Lot 286)是一个小型藏品系列,庄辉、邢丹文、海波、黄岩和王劲松等艺术家各自旧地重游,回到跟自己有密切关系的地方,以及自己与历史集体回忆的关系,从黄岩充满同情之感的老夫妇肖像,到海波「三姊妹」肖像相的怀旧更新版,都是谦卑地把个人故事加插历史之中,作为其中既引人注目又默默无闻的小环节。黄岩的「中国山水」系列,显示在中国古典主义常规表达手法下,个体被完全消融。
就像黄岩和张洹的作品所暗示,以摄影创作的中国艺术家不仅展示对个人历史表达手法的警觉性,更意识到摄影可以作为一种手段,辨别不断转变的文化习俗。其他艺术家更进一步,不单回顾过去,更注视目前,展望将来。王庆松经常深入研究消费主义的讽刺之处,作品《现世》三联屏(Lot 288)就展示三个新塑金身神像,对于一个正努力变身以追赶更光明前景的国家而言,看来别具讽刺意味。
摄影有着令人喘不过气的惊人广度和想象力,艺术家永不局限摄影为一个普通媒介,而是在步进二十一世纪之际这个前所未有的转变时刻,用来对应一个国家的精神和灵性需要、其背后历史和对未来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