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私人收藏 (編號 780-793)
沈尹默 (1883 - 1971)
行書
细节
沈尹默 (1883 - 1971)
行書
水墨紙本 鏡框 一九六五年作
102 x 57.5 cm. (40 1⁄8 x 22 5⁄8 in.)
釋文:纔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毛主席《水調歌頭˙游泳》詞一闕,一千九百六十五年九月一日,用白沙茅龍筆書奉康生同志正之。尹默於上海。
鈐印:有竹人家、沈尹默印、長壽
行書
水墨紙本 鏡框 一九六五年作
102 x 57.5 cm. (40 1⁄8 x 22 5⁄8 in.)
釋文:纔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毛主席《水調歌頭˙游泳》詞一闕,一千九百六十五年九月一日,用白沙茅龍筆書奉康生同志正之。尹默於上海。
鈐印:有竹人家、沈尹默印、長壽
更多详情
私人珍藏康生手稿及名家古籍書法
康生(1898-1975),原名張宗可,曾經用了張雲、張紹卿等名字,其中眾所周知的是魯赤水與康生,康生一名源於他在蘇聯時期的俄名的中譯。康生熱愛傳統藝術,書畫戲曲古籍版本他都精通熟悉,尤好考訂,故收藏古籍多有批注題跋。2024年春拍所見清高鳳翰《煙汀野戌》(編號853)畫作,便有康生在詩塘行楷書兩題,並鈐藏印數枚,足見其愛好書畫與考據癖之一斑。
是次秋拍,有幸徵集同一藏家收藏康生書畫及古籍十四件(套),包括康生手抄元曲《不伏老》、《哭存孝》、《寶劍記》、《單刀會》等,手書既精且細,極為認真,可見他對戲曲的雅愛已到痴迷的地步。另有兩種古籍,一為明刊《夢溪筆談》四冊,一為明董可威手稿《草書集韻》,二書均有康生手書文字考訂人物及版本,其博覽強記,考訂精詳之學術能力,已達專業學者水平,確實讓人歛手信服。
最後一件是沈尹默一九六五年書贈康生毛澤東《水調歌頭》詞,書法以白沙茅龍筆寫就,茅龍極粗硬不易含墨,而在沈氏筆下書體線條柔中蘊剛,寫來肉骨兼之有綿裡裹針之感,展現了化百煉綱成繞指柔的功力。
康生(1898-1975),原名張宗可,曾經用了張雲、張紹卿等名字,其中眾所周知的是魯赤水與康生,康生一名源於他在蘇聯時期的俄名的中譯。康生熱愛傳統藝術,書畫戲曲古籍版本他都精通熟悉,尤好考訂,故收藏古籍多有批注題跋。2024年春拍所見清高鳳翰《煙汀野戌》(編號853)畫作,便有康生在詩塘行楷書兩題,並鈐藏印數枚,足見其愛好書畫與考據癖之一斑。
是次秋拍,有幸徵集同一藏家收藏康生書畫及古籍十四件(套),包括康生手抄元曲《不伏老》、《哭存孝》、《寶劍記》、《單刀會》等,手書既精且細,極為認真,可見他對戲曲的雅愛已到痴迷的地步。另有兩種古籍,一為明刊《夢溪筆談》四冊,一為明董可威手稿《草書集韻》,二書均有康生手書文字考訂人物及版本,其博覽強記,考訂精詳之學術能力,已達專業學者水平,確實讓人歛手信服。
最後一件是沈尹默一九六五年書贈康生毛澤東《水調歌頭》詞,書法以白沙茅龍筆寫就,茅龍極粗硬不易含墨,而在沈氏筆下書體線條柔中蘊剛,寫來肉骨兼之有綿裡裹針之感,展現了化百煉綱成繞指柔的功力。
荣誉呈献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Vice President, Head of Department, Chinese Paintings
查阅状况报告或联络我们查询更多拍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