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高松次郎是日本現代藝壇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尤其活躍於上世紀50-60年代。彼時東京正從戰爭陰霾走出,逐漸成為世界藝術中心之一。高松次郎曾代表日本參加1968年威尼斯雙年展,後於1977年參加第六屆巴塞爾文獻展。作為一名先鋒藝術家,他不僅是當時日本的文化領袖,並為這一地區藝術的進一步發展作出卓越貢獻。《藝術家#149》是高松次郎「影」系列中極具代表性的作品。這一系列自1964年問世起,貫穿了高松次郎此後的整個藝術生涯。
《藝術家 #149》中,四乘五的網格好似一面磚牆,真人大小的影子投射其上。高跟鞋的剪影、齊膝短裙包裹著纖細雙腿的輪廓,暗示這是一位女性的影子。雖然畫作只表現出立體人物在平面中的剪影,但我們能從影子的大小、清晰度推斷出此處有兩處光源——一處自女人背後,透過薄膜從下往上射出;另一處則位於女人右上方向下投射。高松次郎習慣先用真人模特影子的照片作為草圖,再用其巧妙的錯視技巧,將精緻的灰影生動地描繪與畫上。《藝術家 #149》正如《影》系列其他作品一樣,集結了藝術家對「在場」、「三維世界中的物質性」等觀念的拷問,畫作聚焦「不在場者」,挑戰觀畫者的感官極限。高松次郎曾說:「我嘗試在不觸及身體、物件的情況下,尋找它(影子)的實體。我盡量為觀眾提供最少的信息,把想象實體的權力賦予觀者。」
《藝術家 #149》作於1966年,這是高松次朗藝術生涯騰飛的重要年份。這一年,他在東京畫廊舉行首次個展「身份認同」,其中就有《影》系列的早期作品。同時,他的祖國日本也正經歷奇跡時代——兩年前,東京首次成功舉辦了奧運會,這也是戰後東京在世界舞台上的首次亮相,讓世界看見了它一洗戰爭陰霾的復蘇英姿。結合當時日本戰後的社會政治環境,觀者或許可以感覺到,高松次郎作品中的無名之影很可能正是他為紀念1945年廣島核災中消逝的人們所作。
此次「現實之影」系列收藏共呈現《藝術家 #149》(「晚間拍賣」)、《藝術家 #138》和《藝術家 #147》(「20世紀藝術日間拍賣」)三幅作品。作品均來自歐洲顯赫藏家,並一直為其所有,1980年代後再未面世。這三幅作品都是高松次郎極為精美、罕見的頂級作品,他們的來源顯赫,由著名的東京畫廊售出,更屬於這位藝術家最具盛名的系列作品。
高松次郎曾就讀於東京藝術大學(精於純藝術與音樂),但他更活躍於東京先鋒藝術運動,也在這一領域更為成功。他的作品取得了多個流派之間的平衡——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觀念藝術、極簡主義等。高松次郎也是藝術團體「Hi Red Center」的創始人之一,這是日本的「激浪派」藝術團體,與美國的瑟夫·博伊斯和阿蘭·卡普洛相呼應。Hi Red Center也在由李禹煥、關根伸夫等掀起的「物派」運動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高松次郎曾多次舉辦大型展覽,包括2014-2015年在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里程碑式的回顧展。他的作品不僅收錄於重要藝術機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倫敦泰特美術館、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也為顯赫的私人藏家如Rachofsky Collection、達拉斯等所藏。
《藝術家 #149》中,四乘五的網格好似一面磚牆,真人大小的影子投射其上。高跟鞋的剪影、齊膝短裙包裹著纖細雙腿的輪廓,暗示這是一位女性的影子。雖然畫作只表現出立體人物在平面中的剪影,但我們能從影子的大小、清晰度推斷出此處有兩處光源——一處自女人背後,透過薄膜從下往上射出;另一處則位於女人右上方向下投射。高松次郎習慣先用真人模特影子的照片作為草圖,再用其巧妙的錯視技巧,將精緻的灰影生動地描繪與畫上。《藝術家 #149》正如《影》系列其他作品一樣,集結了藝術家對「在場」、「三維世界中的物質性」等觀念的拷問,畫作聚焦「不在場者」,挑戰觀畫者的感官極限。高松次郎曾說:「我嘗試在不觸及身體、物件的情況下,尋找它(影子)的實體。我盡量為觀眾提供最少的信息,把想象實體的權力賦予觀者。」
《藝術家 #149》作於1966年,這是高松次朗藝術生涯騰飛的重要年份。這一年,他在東京畫廊舉行首次個展「身份認同」,其中就有《影》系列的早期作品。同時,他的祖國日本也正經歷奇跡時代——兩年前,東京首次成功舉辦了奧運會,這也是戰後東京在世界舞台上的首次亮相,讓世界看見了它一洗戰爭陰霾的復蘇英姿。結合當時日本戰後的社會政治環境,觀者或許可以感覺到,高松次郎作品中的無名之影很可能正是他為紀念1945年廣島核災中消逝的人們所作。
此次「現實之影」系列收藏共呈現《藝術家 #149》(「晚間拍賣」)、《藝術家 #138》和《藝術家 #147》(「20世紀藝術日間拍賣」)三幅作品。作品均來自歐洲顯赫藏家,並一直為其所有,1980年代後再未面世。這三幅作品都是高松次郎極為精美、罕見的頂級作品,他們的來源顯赫,由著名的東京畫廊售出,更屬於這位藝術家最具盛名的系列作品。
高松次郎曾就讀於東京藝術大學(精於純藝術與音樂),但他更活躍於東京先鋒藝術運動,也在這一領域更為成功。他的作品取得了多個流派之間的平衡——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觀念藝術、極簡主義等。高松次郎也是藝術團體「Hi Red Center」的創始人之一,這是日本的「激浪派」藝術團體,與美國的瑟夫·博伊斯和阿蘭·卡普洛相呼應。Hi Red Center也在由李禹煥、關根伸夫等掀起的「物派」運動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高松次郎曾多次舉辦大型展覽,包括2014-2015年在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里程碑式的回顧展。他的作品不僅收錄於重要藝術機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倫敦泰特美術館、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也為顯赫的私人藏家如Rachofsky Collection、達拉斯等所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