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米榭‧巴斯奇亚:坚定不移的画家

光芒四射的《Donut复仇》即将登上香港拍场,我们藉此回顾这位二十世纪著名艺术家的生平和创作,他是放弃涂鸦的艺术家,亦是沃荷得意门生,后来更成为《纽约时报》的封面人物

页顶图片:

尚·米榭巴斯奇亚在纽约安妮娜·诺赛伊画廊地库,背后即《Donut复仇》,1982年。照片:Marion Busch.艺术作品:© The Estate of Jean-Michel Basquiat. Licensed by Artestart, New York

1982年对于尚·米榭·巴斯奇亚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年仅21岁的他于三月举行自己首次个展后,征服了整个纽约;接下来数月间,他的作品令全球艺术界为之倾倒。三年后他在回忆时说道:“我当时有一些钱:我画出了最棒的作品。”

《战士》便是当中之一,于2021年3月在佳士得香港以3亿2,400万港元的高价拍出,一跃成为亚洲拍卖史上最高价的西方艺术品。

另一巨作便是这一高达2.4米的《Donut复仇》,即将于2021年12月1日作为香港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晚间拍卖的焦点之作隆重呈献。


尚·米榭·巴斯奇亚(1960-1988),《Donut复仇》,1982年作。压克力 彩色油画棒 彩色蜡笔 纸本拼贴于画布。234.2 x 182.2公分(95 ¾ x 72 ¾英寸)。估价:140,000,000 - 190,000,000港元。此作将于12月1日在佳士得香港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晚间拍卖呈献

画作描绘一位神秘莫测如失落天使般的人物,他头顶上的光轮闪闪发光,灿烂和煦的色彩间出现一个巨大的对话框,内有难以辨认的潦草字迹。

作品以压克力、彩色油画棒、彩色蜡笔、纸本拼贴于画布的形式绘成,为巴斯奇亚笔下一系列的艺术史碰撞中集大成之作:他的灵感来自连环漫画、涂鸦、非洲艺术、古典大师如卡拉瓦乔、美国波普艺术家如罗伊·李奇登斯坦、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如威廉·德·库宁等。

他的解剖学视角和超越表面的洞察力在画作中亦可见一斑。他更在画题中玩了一个语言学的双关游戏(他另一幅创作于1982年的作品名叫《无须复仇》)。

如同美国艺评家罗伯特·斯托尔所说:“巴斯奇亚下笔迅速而坚决。那些画面背后的图像仿佛超速狂飙的卡车拖着恣意燃放的烟花,引爆全场。”

这幅光芒四射的巨作即将登上香港拍场,我们藉此回顾这位二十世纪著名艺术家的生平和创作。

早熟的孩子

巴斯奇亚于1960年12月22日生于纽约布鲁克林,母亲为波多黎各人,父亲来自海地。他在四个孩子中排行第二,有两个妹妹,哥哥在他出生前便已夭折。

巴斯奇亚自小便热爱艺术,母亲看到他的才华,让他成为布鲁克林博物馆的会员,并鼓励他学习艺术。他在11岁时已说得一口流利法语、西班牙语和英语。

巴斯奇亚在六岁时遇上车祸,手臂骨折,接受了数次手术。在康复期间,母亲给他买了一本十九世纪的医学教科书《格雷解剖学》,这本书对其后来的艺术创作影响深远,特别是《荷兰殖民者》系列,此系列画作将文字与人体部位的图像重迭。

巴斯奇亚13岁时,母亲玛蒂尔德(Matilde)进入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此后多年不断往复其间。巴斯奇亚入读曼哈顿一所另类高中City-as-School,那里汇聚才华出众和反叛的学生,在那里,巴斯奇亚因将馅饼扔到校长脸上而声名大噪。后来,他开始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流连忘返,并与在该校就读的凯斯‧哈林(Keith Haring)和肯尼‧沙夫(Kenny Scharf)成为好友。

SAMO──共享的涂鸦签名

由1978年起,曼哈顿下城区开始出现巴斯奇亚的涂鸦签名「SAMO」(与朋友埃尔‧狄亚兹(Al Diaz)共享的笔名,是「same old shit」的缩写,解作「还是老样子」),有时巴斯奇亚回布鲁克林所乘搭的D线列车上也可见其涂鸦踪影。他的作品最终引起《The Village Voice》的注意,杂志更刊登了一篇相关报导。巴斯奇亚和狄亚兹最终闹翻,而SAMO亦在1979年告终。虽然巴斯奇亚早期曾创作涂鸦,但他从不认为自己是涂鸦艺术家。

互相协作:巴斯奇亚和沃荷

巴斯奇亚一直敬仰传奇普普艺术家安迪‧沃荷(Andy Warhol)。 1980年,二人在苏豪区一间餐厅相遇,巴斯奇亚向对方展示一幅照片拼贴作品。两年后,巴斯奇亚的画商布鲁诺‧毕修伯格(Bruno Bischofberger)带他到沃荷的工作室Factory,两人再次见面。沃荷非常欣赏这位年轻艺术家,于是他们很快就开始合作,更成为好友。

在1983至1985年间,二人合作创作了数幅画作。沃荷的工作室助理罗尼‧卡托尼(Ronnie Cutrone)表示:「他们是共生的关系,巴斯奇亚相信自己需要沃荷的名气,而沃荷则需要巴斯奇亚的创新力量。巴斯奇亚再次令沃荷变得叛逆。」

「80年代首场激进艺术展」

1980年6月,巴斯奇亚的作品获选进入「The Times Square Show」展览,成为其艺术生涯的重大突破。展览由激进纽约团体Colab和南布朗克斯社区艺术空间Fashion Moda策划,展出多名艺术家的作品。展览在市中心一座废弃建筑内举行,同场展出的还有肯尼‧沙夫珍妮‧霍尔泽(Jenny Holzer)南‧戈丁(Nan Goldin)和凯斯‧哈林的作品。

展览旋即引起传媒关注,令巴斯奇亚在艺术界崭露头角。 《The Village Voice》形容展览为「80年代首场激进艺术展」。杰弗里•德奇(Jeffrey Deitch)在《Art in America》中写道:「SAMO绘画的一幅墙,加上随处可见的涂鸦语句,是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风格和地铁喷漆涂鸦艺术的完美结合。」

在1981年,PS1举办极具里程碑意义的「New York/ New Wave」展览,画廊主安妮娜·诺赛伊(Annina Nosei)在展览上看到巴斯奇亚的作品,印象深刻,于是在同年邀请巴斯奇亚加入其画廊。

尚·米榭·巴斯奇亚(1960-1988),《金牙的罪》,1982年作。压克力 喷墨 油画棒 画布,240 x 421.3公分(94 ½ x 165 ⅞ 英寸)。此作于2021年11月9日在佳士得纽约二十一世纪艺术晚间拍卖中售出,成交价40,000,000美元

尚·米榭·巴斯奇亚与安迪·沃荷在纽约Area夜店,1984年。照片:© Ben Buchanan / Bridgeman Images

尚·米榭·巴斯奇亚与安迪·沃荷在纽约Area夜店,1984年。照片:© Ben Buchanan / Bridgeman Images

1982年:首场个人展览,巨星之路启程

对巴斯奇亚而言,1982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安妮娜·诺赛伊(Annina Nosei)在三月为他举办首场个展,作品被抢购一空。巴斯奇亚前往意大利摩德纳,在当地创作的《无题》、《利润1》及《消防栓上的男孩和狗》被视为他最重要的作品。 

巴斯奇亚作品世界拍卖纪录前十位中,有八幅作品创自1981至1983年,包括《既然如此》(1983年作),于2021年5月在佳士得纽约以9,310万美元的高价瞩目成交。

1982年6月,巴斯奇亚参加第七届德国卡塞尔文献展,而12月的《Artforum》杂志亦刊登了一篇关于这位年轻艺术家的文章,使他成为家传户晓的耀眼新星。

尚・米榭・巴斯奇亞(1960–1988),《战士》,1982年作。压克力 油画棒 喷漆 木板,183 x 122 公分(72 x 48 英寸)。此作于2021年3月23日在佳士得香港售出,成交价323,600,000港元

与麦当娜恋爱,在加州结识罗森伯格

1982年,巴斯奇亚前往西岸创作,他的画室就在拉里‧高古轩(Larry Gagosian)位于加州的寓所楼下,因缘际会便于1983年在洛杉矶高古轩画廊举行第二场展览。不过,当年来到展览现场、如今大名鼎鼎的明星并非只有巴斯奇亚,还有他当时的女友兼新晋歌手麦当娜(Madonna)。高古轩其后忆述:「他跟我说麦当娜必定会成为超级巨星。 」

在加州时,巴斯奇亚对罗伯特‧罗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在著名印刷工场Gemini GEL创作的作品深感着迷,他曾数次拜访罗森伯格,并从这位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身上获得不少灵感。


《纽约时报》将其誉为新时代先驱

巴斯奇亚的作品在艺坛引起不少共鸣,不少艺术家皆希望摆脱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主导艺坛的极简主义风格,并视这位新表现主义运动的灵魂人物为崭新领军者。 《纽约时报》评论家彼得‧施耶达尔(Peter Schjeldahl)其后如此评论巴斯奇亚于1982年创作的画作:「你学不了他的风格,那是天份,加上强烈的欲望、专注和快乐。巴斯奇亚是一名『坚定不移的画家』」。

爵士乐大师,传奇嘻哈唱片

音乐对巴斯奇亚的作品非常重要,特别是爵士乐,它具有即兴创作、随性自然和取样手法等特色,巴斯奇亚的作品以视觉方式呈现爵士乐特点。他的画作经常颂扬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等他喜爱的爵士乐巨匠,他亦以艺术向着名黑人运动员、拳击手和其他偶像致敬,他们当中不少无法获得与白人同样的认可。

对巴斯奇亚而言,嘻哈音乐也同样重要。嘻哈文化兴起之时,也是他成名的时候。1981年,他首次客串参演Blondie热门单曲《Rapture》的音乐录像带,那是首个于MTV上播放的饶舌音乐视频。他亦制作了一张传奇嘻哈唱片《Beat Bop》,由K-Rob和Rammellzee进行对战,巴斯奇亚亲笔绘画插图。由于初版数量极少,这张唱片现已成为有史以来最炙手可热的饶舌唱片之一。

尚·米榭·巴斯奇亚(1960-1988),《那不勒斯的闪电侠》,1983年作。压克力 油彩 油彩棒 画布,167.6 x 152.7公分(66 x 60 ⅛ 英寸)。此作于2021年11月9日在佳士得纽约二十一世纪艺术晚间拍卖中售出,成交价19,825,000美元

「画中出现黑人的作品很少

在白人主导的艺坛,巴斯奇亚是少数非裔美国人之一。他充满政治意味的作品均以黑色为主题,带出美国黑人承受的苦难和创伤。他对黑人文化的关注在当时的艺坛并不常见,而其作品正好让大众正视艺坛缺乏多样性的现象。

学者理查‧马歇尔(Richard Marshall)表示,巴斯奇亚「不断将精挑细选的字句融入作品,那些字句充满联想和深意,尤其是他对种族、人权、创造权力和财富的极度关注。」

巴斯奇亚曾解释:「我发现画中出现黑人的作品很少。」其后又补充:「在我大部份画作中,主角都是黑人。」

尚·米榭·巴斯奇亚(1960-1988),《既然如此》,1983年作。压克力 油画棒 画布,197.8 x 187.3公分(77 ⅞ x 73 ¾ 英寸)。此作于2021年5月11日在佳士得纽约售出,成交价美元93,105,000。艺术作品:© Estate of Jean-Michel Basquiat. Licensed by Artestar, New York

「皇室与街头」──王族战士巴斯奇亚

除了拳击手,国王也是巴斯奇亚最常用的图像之一。他在苏豪区艺廊的大门上创作时,已开始以王冠作为自己的标志性图案。巴斯奇亚早期形容自己的题材为「皇室、英雄主义和街头」,随着其艺术生涯发展,早期的王冠逐渐变成戴着闪烁头饰的人物。某种程度上,巴斯奇亚的王族战士是其成功的象征:「街头之王」巴斯奇亚,已经征服了整个艺坛。

登上杂志封面,努力对抗毒瘾

1983年,巴斯奇亚年仅22岁时,作品便入选惠特尼双年展,成为在大型国际当代艺术展中,代表美国参展的最年轻艺术家。1985年,他登上了《纽约时报》杂志的封面。然而,事业如日中天的巴斯奇亚却染上严重毒瘾,令诺赛伊拒绝再担任其经纪人。

巴斯奇亚不少好友后来表示,只有沃荷才能使他控制毒瘾,但沃荷1987年逝世后,巴斯奇亚的毒瘾便急速恶化,最终于1988年8月12日在纽约因服药过量逝世。

深受音乐人和影星赞赏

如今,不少乐坛和影坛巨星均有收藏巴斯奇亚的作品,包括U2的低音吉他手亚当克雷顿(Adam Clayton、Jay-Z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2016年,演员强尼特普(Johnny Depp委托佳士得拍卖八幅巴斯奇亚的画作,他表示:「没有什么能取代巴斯奇亚诗歌里的温暖和亲密感,以及他提出的纯粹问题和真相。」

有趣的是,虽然巴斯奇亚的作品备受赞赏,亦在拍卖场上取得骄人佳绩,但英国的公共收藏中并无任何巴斯奇亚作品。

相关部门

相关拍品

相关拍卖

相关内容